第137章 从映霞湖到南湖(2/2)
我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自序:
在江陵大学的西侧,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湖叫映霞湖。
在江北大学的南边,同样有一个美丽的小湖,叫做南湖。映霞湖和南湖,虽然没有北大未名湖那么有名气,但是湖边的这两座学校,是信息化人才的摇篮,是莘莘学子寻梦追梦圆梦的地方。
梦起映霞湖。那一年,到江陵大学上学,映霞湖成为我梦想起航的地方,她一直陪伴着我们。
那不仅是一汪美丽的湖水,那是一片心灵的净土,也是我们学习和训练的加油站,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我记得刚来到学校,进行军训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小湖,因为我们进行训练的时候,映霞湖是必经之地,每次跑到映霞湖的时候,也离终点不远了,虽然有点累,但看到微波荡漾的湖水,似乎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有了坚持向前冲的动力。
映霞湖是个美丽的地方,湖边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在湖面,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涟漪,显得更加绚丽多姿,要是傍晚时分,在映霞湖畔散步,那简直是一种享受,夕阳洒在湖面上,湖水被霞光映得通红,据说映霞湖也由此得来。
映霞湖畔的小高地,是我们专业训练的地方,有工程示范场,有测量场,不远处还有驾驶训练基地,我们大学时光大部分野外专业训练课程都是在映霞湖旁边完成的。
映霞湖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训练休息时间,捧上一捧湖水洗脸,可以驱去身体的疲劳。
在大二的时候,我们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到映霞湖拍照或寻找灵感,因此由我们创作的名叫映霞湖的小报也应运而生,我们可以交流思想,畅谈理想,那时起,我的文学梦开始萌芽。
从某种意义上讲,映霞湖是我们专业知识沉淀的地方,是我文学梦想起航的地方。
然而,几年匆匆一过,我们毕业了,我们就像飘零的蒲公英一样,散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对映霞湖的眷念,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从学校到工作单位,我作为西部志愿者,到了遥远的彩云之巅——云南。
在基层单位扎头一干就是两年,那毕业时的豪情壮志,在水深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慢慢的磨去,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差距,让我感到迷茫,但就是在最迷茫的时候,映霞湖湖畔的梦想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希望,我坚定地选择了考研的道路,开始我的追梦之路。
寻梦南湖。当我还在回味映霞湖美丽景色的时候,我已经踏入了江北的大门,值得欣慰的是江北大学有一个美丽的南湖。
南湖的荷花,垂柳,亭台轩榭,在江北大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一汪清澈的湖水,给我带来了希望。
学院配套的基础设施,雄厚的科研实力,给我们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图书馆,实验室是我们经常去充电的地方。
在自己学好专业知识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自己支配的时间还是挺多的,我总算能静下心来思考,看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就在这时,我在江陵映霞湖畔的文学梦想已经生根发芽,我喜欢静下心来写一些文字,记录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够在字里行间找到一种创作的快感,校园网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我喜欢在江北大学e代家园发一些网文,发现读者还是挺多的,好多都给我回帖鼓励,读者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后来我试着往军内着名的文学网站军网榕树下发一些文章,有好多都被录用了,令我欣慰的是我发表的《我爱那片热土》被《西南军事文学》录取,获2009年国庆征文奖,给了我很大鼓励。
眼看研究生毕业在即,我又要回西部的工作岗位了,我利用了一点时间,把这三年来发表在江北大学e代家园和4军网榕树下的网文编成这部小册子,以此感谢江北大学各位领导和教员的培养,感谢我的导师,感谢我的室友和同窗。
因为梦起映霞湖,寻梦南湖,这也是一个从地方到院校、从院校到工作单位的过程,所以把这本小册子叫做《从映霞湖到南湖》。
(本章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