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抽丝剥茧(2/2)
而能让他千里迢迢来岑州之人,能让他气急败坏,怒不可遏之人。
唯有顾辞,无二。
但,事到如今,知晓是谁,又有何用,她尽管可以他反常的反应,窥测凶手便是他相熟之人,以此去调查他在岑州所识之人,但此花案如今在岑州毫无记载,无法成为强有力的佐证,更没有苏庆煜的人证,欲以此结案也算是难上加难。
半晌,谢绾的殷切被苏庆煜消磨至尽,他既无意,她便休,他已对她仁至义尽,她也不好再去强求,这最后的线索,也只能靠她自己找寻。
她的背影渐渐的远出了苏庆煜的视线,匆匆的步伐声,直至悄然无息。
他不知终究是该护她,还是该视而不见。
不知走了多远,走了多久,谢绾没有回头,也没有作声,只是一直安静的走,全然看不出她的情绪,看不出她的心思。
“绾儿,你,为何不继续存问下去,或许还有机会。”沈白珺疑惑万分。
步伐一顿,神思一紧,散淡的眸光顿时汇聚:“通过这几日的相处,难道你还不知晓苏谪,对于他,咄咄逼问,是最愚蠢的一件事么?”
谢绾眸光渐深,如今,应当要叫他苏庆煜了。
“绾儿,你是不是……”沈白珺欲言又止,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看着她如今无奈之况,惆怅之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若真对你有意,也不会像刚才一般待你。也怪我,上次如此这般为你们牵线,落得今日之境。”
谢绾长吸一口气,语气平和,微微一笑:“我逆父离家,为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迷津案破。事已至此,我也无可奈何。”
谢绾顿了顿神思,为今,或许只有孤注一掷了。
积石成金,珍宝异宝。
正直午后,洋洋洒洒的阳光洒向这岑州大地上,阴霾不见,虫鸟轰鸣,眼前的壹元典当行矗立在眼前,一楼的人流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二楼却是雅致清新的阁楼,屏风隔断更是精雅入微,具物摆设考究,风水盛行。
想来这典当行的生意也算是红火。
谢绾送走了沈白珺,便独自一人走到了壹元典当行的门前,看着往来的人流,久久行入这壹元典当行,前脚方入,便看见了不远处的李朝奉正在痴痴发愣,李三呈,身为壹元典当行的一手朝奉,虽无名扬岑州,但在朝奉这一行之中,已是小有名气。传闻之中,李朝奉的腰间总是挂着一个香囊,绣着牡丹盛艳,飞鸟而鸣。
“诶,请问,”谢绾上前顿住脚步,斜眼思索着他一身的穿着,一袭深色大腰间却别有一串香囊,是一股淡雅的花香,毫无外表的华丽,“您可是李朝奉?”
李三呈神思一定,懒洋洋的看向了谢绾:“谢卿之?”
“你识得我?”谢绾甩袖一笑。
长袖一挥,被午后的太阳映得打了个哈欠:“那是自然,钱妄一事,在岑州闹得沸沸扬扬,又有何人会不识得你。”
笑容僵滞,眉心一锁,想来这个不好的名声早已传遍了岑州,是应当早些结案,早些还她个名声。
“谢公子寻在下有何要事?”李三呈拨了拨手中的玩物,说道。
思索片刻,谢绾从袖中拿出那道印有花案的纸张,摆在了李三呈的面前。
“您可见过此花案?”
李三呈的眸光乍时从慵懒变为精光乍现,顺着纸张拍案而下,喜悦道:“自然见过,你可是要当带有此花案的物品?”
谢绾不语,看着李三呈的一言一行,能令他如此眸光之物,应当是稀世之物。
良久,才沉声道:“自然不是,我只是想打听一下,这个花案的来历。”
闷声一哼,眸光淡冷,化为乌云蔽日,嘴角浅浅的一瞥。
“从我这打听事情,可是需要一些……”
如此情况,她早已见怪不怪。话音未落,谢绾便从袖中掏出一两银子,做出一道“请说”的手势。这李三呈身为朝奉,也是如常人一般视财如命。
“这是杨澜国的贡品标识,我记得前几日……”
“前几日什么?”谢绾语气急促有力,隐隐忍住心中的期许。
李三呈拍头大喝,腰间的香囊也随之摇动些许:“前几日有人当了一把匕首,带有此花案。”
“何人当得?”谢绾问道。
李三呈眸光一仞,怒遏道:“打住,在下虽觊觎钱财,但也得顾得生意上的道义,请恕在下无可奉告。”
语毕,便挥袖离去,留下一抹离去的怒气。
谢绾望着渐行渐远的身影,环手而立,却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初次探案,而她却是当局者,束缚实在太多。
本想一鼓作气,偷取匕首,但他人也定会以为是她为了毁灭证据而偷。
既是无奈,又是忿恨,恨不得一把掀翻了这个三元典当行。
“或许,是我错了。”苏庆煜掩在屏后,看着她左右为难的模样,心里唏嘘。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