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朱允炆的决定(2/2)
不过,难以接受归难以接受,还没有人傻到直接说出来。他们都是知道济南一战究竟是怎么回事。铁铉丝毫不居功自傲,一份奏折上细数各位官员的守城之功。尤其是盛庸,他们都已经知道,如果没有盛庸对济南防守的安排,恐怕即使铁铉再如何神通广大,也守不住济南。
所以说,要论能力,盛庸绝对是足以担当得起这个平燕将军的名号。而论资历,开玩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朱棣,那个历经大战未曾遭逢一败的朱棣。这就是最能够令人闭嘴的资历了。不服?好啊,去与朱棣打一仗,赢了你就是平燕大将军。
打败朱棣,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不过是动动嘴而已。但是,真要是做起来,那怎是一个难字可解?
而且,听朱允炆的意思,似乎是催着盛庸赶快出兵北伐。
看来,年轻的皇帝也是坐不住了。对于朱棣在北方的作威作福,欺君罔上他已经不能够在忍受了。也行许这一次,朝廷就能够彻底击败朱棣也说不定!
大臣们对于这件事,几乎都是持支持的态度。毕竟,能够站在这里的,几乎都是忠于朱允炆的人。对于击败朱棣,他们也是很感兴趣。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将这份忠诚保持到最后。
但是,朱允炆光顾着兴奋,却没有想到为什么朱棣数次身陷险境,却从来都是毫发无损。即使偶尔受伤,也不危及性命。
朱允炆根本就没想到,正是他当初的一句“勿使负杀叔父名”的命令,才是朱棣屡次化险为夷的重要原因。有了这道近乎白痴的命令,别说是李景隆,就算是天神下凡,也打不了胜仗。
朱允炆直到现在都还不明白,他与朱棣的关系自从两人出生在皇家的那一刻,就已经无法改变。他根本就不明白皇权斗争究竟有多么残酷,仁慈与怜悯,在权力的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直到朱允炆失去了一切后,他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那时,已经晚了。
当然,这些都只是后话。现在的朱棣已经带兵撤回了北平。一年多的努力似乎又一次回到了原点。
他还不知道,远在万里之外的南京,朝廷的新一轮北伐攻势已经开始。这一次,他要面对的不再是废物李景隆或者保守的耿炳文。他将会面对的是新一代的强大的将领,而这些人,也会成为他这一生中最为可怕的对手。
他将会与代表了南京朝廷的盛庸展开不死不休的血战。他们将拼上一切,以生命作为赌注,胜利的一方可以得到这片天下!
其实,战争从来未曾终结,它只是默默地躲在世界的角落里。当武神铁青色的巨手转动改变世界的轮盘时,它会咆哮着出现,将无尽的血与火抛向人间大地。
(本章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