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kk.net
首页 > 玄幻魔法 > 永远无法抹去的青春 > 第21章 永远的向阳屯(24)

第21章 永远的向阳屯(24)(1/2)

目录
好书推荐: 新旧约天书传说 恒天圣尊 随机抽奖的奥特曼世界 无限之海贼我为王 超能魔师 铁笔仙皇 星狱囚武 美利坚纵享人生 兽核融合者 快穿系统:炮灰女配要逆袭

1974-1979年,父母亲一直在黑龙江那边。

回到向阳屯以后,一直到1983年,这边的土地才开始分组。然后一直到1986年,才彻底分给个人。

所谓分组,就是由几个家庭结成一个小组,联合生产和耕种,并且共同承包农业税、公粮、上交款等事宜,简称就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属于分田过户的一种过渡。

这种小组的概念一直到现在还有。比如陈路凡的身份证上,一直到现在还写着向阳屯儿五组的字样儿。

但分地的时候,因为陈路凡的年纪还太小,所以也就没什么印象了。

而且母亲的关于那一段的记忆也不太多。但可以想象得到,那一定是很快乐的一件事。

但大哥和大姐还有关于生产队的记忆。

那个时候,大家伙儿种地是不用化肥的,而是用一种氨水或者是类氨水的一种液体。

这种东西具有非常强烈的腐蚀性。溅到身上以后很容易就会把衣服烧一个洞出来。

也不是用铁桶装的,而是用一种很厚的橡胶袋。

这种橡胶袋我见过,一直到我读初中,远房堂兄陈永元家里还有一只。

而且这种氨水也不能直接当做化肥用,必须和粪便一类的搅拌稀释才能使用,否则会把庄家给烧死的。

大概到大哥陈永国六七岁左右的时候,村子里才第一次用化肥。

大哥到生产队去玩儿,偏巧碰到装化肥的袋子。

三堂兄陈永吉就逗大哥陈永国,说这么白的白糖你不吃两口吗?

然后不懂事的大哥陈永国,还真的抓了一把要朝嘴巴里塞。

结果当然是被大家伙儿赶紧给拦住了。

陈路凡大概是从五岁左右开始记事的,也就是1987年左右,当时村里就已经有很多人盖起了砖瓦房。

村子里有几户人家也已经购买了农用拖拉机,大规模的玉米脱粒也主要用玉米机了。

但是像小麦,黄豆、绿豆、高粱等杂粮的收割,还有很多都是依靠人力的。

先拾掇好一个平整的打谷场,用滚子把地面压平,把这些杂粮铺在地上,再赶着牛马拉着滚子在上面压。

然后再用木锹把粮食扔到天上去,粮食里面的秸秆杂碎以及尘土就会被风吹走。

然后在第二年,大概到了1988年这一年,村子里也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户主人姓夏,叫夏树德。

电视买回来的当天,那场面那叫一个轰动哦,全村老少全都涌到了他们家。

屋子里根本就坐不下,连站都站不下,后来干脆就只好站到了院子里,把整个院子都站了个满满当当。

当时的电视节目好像还真就是西游记,但印象不太深了,只是模模糊糊有个孙悟空耍棍子的印象。

陈路凡对电视节目的清晰印象,要到三堂兄陈永吉结婚的1990年。

当时正赶上新闻联播播报海湾战争,因为大量的石油被倾倒进了海洋里,仅仅几天时间,就导致了数十万只海鸟的丧生。

那个场面真的很惨,海鸟的身上全都沾满了石油,至今都记得非常清楚。

但那个时候的向阳屯还会经常停电,其中有好几年还都是整年地停。

但如果村子里有了红白喜事一类的,就会有人自己去把电电闸给拉上。

然后一大群小孩就会在村子里狂跑,一边跑一边非常快乐地猛叫。

那个时候之所以会停电,并不是供电线路的问题。而是因为拖欠电费、上缴款和农业税一类的。

父亲陈万全的家里,就因为拖欠电费的问题停过几年电。

在那几年里,别人家里都有电用,只有三五户和陈路凡家一样贫困的家庭没有电用。

那个年代,过年杀年猪依然还是很高兴的事。

杀猪的时候,会请好多关系比较亲密的屯邻来一起吃肉。有很多人家不方便来的,还会送一碗肉过去。

杀完猪以后,依然还会去“南沟子”挖冰回来冻肉。

这些肉,是要吃很久很久的,最起码也要吃到第二年春天。

南沟子是向阳屯那边的一条小河,学名叫做四道沟,向阳屯的人习惯上称之为南沟子。

陈路凡小时候很懂事,父母亲告诉他绝对不可以嘴馋,到别人家去的时候别人给东西吃也不能要,而屯邻们找父亲去吃年猪肉的时候一般也会叫上陈路凡。

陈路凡是个小馋猫,其实很想跟着去,但听父母亲的话,一向拒绝得很干脆。

除非别人非常真心诚意地邀请,然后母亲也允许,否则陈路凡还真是很少去的。

但是如果不去的话,陈路凡心里也会有点小难过。“

南沟子是一条小河,夏天雨大的时候,可以有几丈甚至十几丈宽。但枯水期还是会经常断流的。

那时候的雨水还是很充足的,南沟子里的水量也就大一些。

里面的鱼虾也就会多一些,这也是陈路凡的童年里为数不多的快乐之一。

找窄一点的地方,在傍晚筑起一座一米多高三五米长的小水坝,等夜里十二点左右,把水坝打开一个豁口,再在豁口处下一个口袋网,等天亮一收,很容易就能搞到五七八斤小杂鱼以及林蛙青蛙一类的。

在更早一些年的时候,南沟子里的水就更大了。

南沟子的河道最宽的地方也就二三十米,但是大雨一来,就连河两岸的庄稼地也会被淹没掉。

形成一条非常宽非常宽的大河,足有一两公里宽可能都不止,人们可以去庄稼地里抓鱼,但是庄稼也会被涝死。

在1990年左右,村子里还有一个粉丝厂,专门用土豆也就是马铃薯生产粉丝,但用于生产粉丝的土豆却全都是最劣质的土豆。

要么就是特别小的,或者是被虫子咬过的,或者是被太阳晒绿了产生毒素无法再食用的。

这样的土豆,每一百斤才能换取大约3-5斤成品粉丝。

生产土豆粉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所以那一家小工厂就坐落在南沟子的边上。

生产过后产生的垃圾,也全都直接排放到了南沟子里面。

化学污染倒是不太严重,因为全都是机械式生产。

但是每次工厂一开工,却全都是漫山遍野的煮土豆的味道。

1988年左右,二伯父陈万江家里还建过一个瓦厂。

但是非常遗憾,这个瓦厂亏了钱。

但隔壁村那个砖厂的生意却很红火,而且隔壁村的小学生也从来都是不交学杂费的。

那个时候,有一个叫李电全的人在村里还开办了一个电力磨坊,专门帮村民打磨粮食。

一共有五六台电磨,细磨磨出来的粮食给人吃,粗磨磨出来的粮食给牲畜和鸡鸭做饲料。

但是很多人都说,这个磨坊有点儿黑心,会悄悄地把人家的粮食给藏起来一部分。等人走了以后,自己再打扫出来。

那个时候,村子里也已经有了小卖部。但油盐酱醋一类的东西,依然还会有人骑着自行车下屯来卖。

尤其是卖雪糕的,会用一个泡沫箱装着,以保证里面的低温。

八七年以前的雪糕大概是五分钱一根,92年以前大概一毛钱一根,95年左右就涨到两毛甚至也已经有五毛钱一根的奶油雪糕了。

那个时候的夏天里,还会有人家赶着马车到村子里来卖西瓜。

也就一两毛钱甚至几分钱一斤,但依然有很多人家买不起。所以大家就用粮食换,一斤玉米可以换一斤或者几斤西瓜这样子。

不仅雪糕和油样酱醋,就连臭豆腐都有人下乡来卖。

但那时候的臭豆腐,都是用好大一个类似于腌泡菜的坛子装着的。

臭豆腐块的大小和现在的臭豆腐块差不多,1毛5分钱到2毛钱一块,一个大坛子里大概能装七八百块。

可不要小瞧这个臭豆腐,父亲陈万全从生病开始一直到去世这十二年时间里,中年大概有三年多的时间是可以从事一些简单劳动的。

而在这三年时间里,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用毛驴车卖这种臭豆腐和一些水果一类的。

那个时候出去一天,顺利的话也能卖个大半坛臭豆腐,也能赚几十块钱。

那个时候的冬天,村子里也会有人赶着马车来卖瓦盆、水缸、盘子、饭碗一类的。

这些人晚上是要找人家住宿的,因为冬天实在是太冷了。

父亲陈万全就蛮喜欢招待他们的,父亲很有同情心,很能体贴他们的难处。

从1990年开始,村里人也开始有人尝试种植葡萄等果树了。

葡萄会比海棠果贵很多,但是种葡萄会非常麻烦。

这也是父亲陈万全坚持种海棠和李子而不种葡萄的原因。

因为父亲有病,这些重活儿他都做不了。

但是种葡萄确实比种海棠赚钱,村里好多人都因为而致富了。

从1992年开始,德惠县城里也开始有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工作,其中有一家吉林德正有限公司最为有名。

他们和农户签订合同,由德正公司统一提供白羽鸡的鸡雏、饲料、药物以及养殖技术;然后由农户负责饲养,

等鸡雏养大以后,再按照合同价统一回收。

德正公司的规模还是很大的,即便到了2016年依然还在。还依然是德惠县乃至吉林省甚至农业部的重点企业。

同样的,德正公司也确实带动了德惠县周边的很多农户都发家致富了。

比如说左右两个邻居,于广成和于广学这两家。

这两户人家是亲兄弟,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盖起了四间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父亲陈万全家里其实也想过要养这种合同鸡,而且连养鸡需要的本钱也都已经准备好了。

但后来担心太麻烦,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最后只好无奈放弃了。

也正是从那几年开始,村子里偷狗、偷鸡、偷鸭的开始多了起来,很多的狗都被毒死了。

然后用老鼠药的人家也多了起来,很多的猫也都被毒死了。

那个年代,村子里还经常会有外地人去讨饭。具体来自哪里不知道,但他们大多数都自称是安徽人。这也是陈路凡第一次与安徽结缘。

这些人到东北去讨饭,并不是讨嘴巴里的吃食,而是要玉米穗。

每一家讨三四穗,一个村子也就能讨到几十斤了。

等再攒多一点就在当地卖掉,然后就可以把钱寄回家,或者存起来带在身上。

东北人是蛮慷慨的,每一个人来都会给几穗。

但大冷的天,整日里在外风餐露宿,日子过得也真是相当艰难。

其中有一年还发生了一起抢劫事件,而且还死了人。

那一个案子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破,而那个男人的坟一直到现在还依然在村子西边“西树地”的乱葬岗里。

等后来过年的时候,父亲还带着陈路凡给那个男人烧过纸钱。

这一群人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讨饭,他们有的时候也会演马戏或者猴戏。

十几个人一队,表演吞宝剑、吞铁球、翻跟头、小山羊爬楼梯以及硬气功一类的。

而且无论演马戏还是耍猴的,只要一来,周边几个村屯的人就都会去看。

因为他们会派人去宣传,然后来看戏的村民的热情也都很高,里里外外总是会围很多人。

到过年、过节以及有钱人家的父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村子里或者集市上也会有人表演二人转,一般为期都是三天。

然后在那周边,就会有各种人贩卖瓜子、麻花、油条、雪糕、茶水一类的东西。

但陈路凡却很少会去看这样的戏,一是大人都忙没时间带他去看。另外一个原因是去了也没有零花钱。

而且那样的戏陈路凡大多数也都是听不懂的,其他的大人也一样听不懂,很多人去到那里也都是为了凑热闹。

到过年的时候,也有人会组织大秧歌表演队,挨家挨户地给人拜年,同时讨要喜钱。

父亲陈万全生病以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91年,家里也开始供奉祖先了。

其实,在父亲生病以前,家里是不供奉祖先的,也根本就不会摆香案和宗谱。

只是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到坟地里去给爷爷奶奶和烧一点纸钱而已。

而且除掉供奉祖先以外,父亲陈万全还为家里请了两尊佛像,就供奉在陈路凡睡觉的西屋的门后。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百亿地皮来种地 长夜之后 何处心安 我有三个绝色师父 人在漫威,开局迎娶緋红女巫 一时衝动,七世不祥 剑圣:修炼有什么难的? 每日情报:啊?原来她是你妈妈 全球返祖之开局返祖张三丰 绝顶神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