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破困 第三章 损失与交换(1/2)
王府的办事效率本来就十分低下,何况这次针对解放区所属店铺的抓捕行动还需要各地统一步调,所以,尽管有国王那个神秘的“王弟”在坐镇督促,真正行动的时候也到了十天以后。然而,这期间由于国王那个神秘的“王弟”担心内部有内奸,王府采取了极为严酷的保密措施,所有参加行动的人员只是到了最后才接到命令,之前没有透露一丝风声,解放区的情报系统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当各地官府的军队开始抓捕行动的时候,隐藏在各处酒楼、货栈里的情报人员还都蒙在鼓里,一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解放区开设在各地的酒店、货栈接连被查封,大部分正在经营的人员都被各地的官府拘押,就连李春、刘胜都没能逃脱,随后便被陆续集中押到了南济城。
三天后,当少数漏网的情报人员千辛万苦地逃回到解放区,这个惊人的消息才被获知,周可立刻从典张城骑快马驰往环台县城,在第一时间里向刘景世作了报告。听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情报系统遭受到灭顶之灾,自己得力的干将和众多部下落入敌人的毒手,正在和林青锋一同在环台县城和广垦镇主持整编军队事务的刘景世不禁大惊失色。
作为一个从小就喜欢钻研军事历史、又自学过一些现代军事理论的人,刘景世自然懂得及时可靠的情报在战争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地在一开始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情报系统。先是亲自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侦察部队,一有条件又迅速以商贸酒店为依托组建起了架构完整、效率卓越的情报网,这不光为解放区提供了安全上的保障,也为他的一系列正确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情报系统的支持,他就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可是,这被他倚为耳目的重要部门突然就遭到致命的破坏,怎不叫他气极败坏,心疼不已。
看着刘帅铁青的面孔,周可自责地说:“刘帅,敌人这次行动我们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致使解放区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这是我们情报部门的失职,请刘帅处罚。”
刘景世摆了摆手,心烦意乱地道:“这不能全怪你们,在这件事情上我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的疏忽大意而导致了这场灾难。我们这些酒楼、货栈的经营特色和商品都非常明显地带着解放区所特有的印记,敌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其不同之处,而且,恐怕也早就注意上了。在没有和王府撕开脸皮之前还没有什么,可眼下王府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他们要实施报复,肯定会向我们的这些产业下手,这本应该提前就考虑到,但是,嗨——”说到这里,刘景世痛悔莫及地长叹一声。
这次情报系统被破坏,受到损害的不只是军事方面,经济方面也将会深受影响,不算这些酒楼货栈本身的价值,里面的流动资金、货物、设备的损失也相当严重。而且,作为解放区流通渠道的顺风货栈被查封,解放区里工厂作坊生产的产品就没有了主销渠道,这些工厂作坊所需生产原料的采购也陷入困境。特别是部分必需的民生物资一旦被中断供应,产生的影响将会动摇解放区的根本,如粮食、食盐等。虽然刘景世非常重视这些战略物资的储备,但现在解放区又增加了近七万人,再加上战马的消耗,解放区原有的储存数量已不敷预支,缺口虽然不是太大,但也不足以支撑到秋收粮熟。以后即便可以委托解放区以外的其他货栈代为购销,利润受到损失不说,恐怕也很难达到原来的数量,而且,这些外来的货栈一旦受到王府的威胁后是不是还敢和解放区把生意做下去,更是毫无把握的事情。
刘景世在心里默默地测算着这起事件将会给解放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只觉形势严峻,刚刚获得胜利的喜悦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总是写满自信的脸上悄然爬上了一丝颓然。
他想来想去,眼下唯一比较可行的方案就是再重新建立起自己的情报和商业网络,虽然这里面的风险不言而喻,但是这风险冒的有价值,是非常必须的。他振作精神,向周可问道:“你目前还有多少可以用的人?”
周可回答:“只有培训班的六个教官和八十五名即将完成培训的新手。”
刘景世点点头,吩咐道:“现在是非常时期,只好权从了。你令六个教官每人在那些新手中挑选三至五名机灵的,多携金银,带领他们隐入南济城,摸清我们被押人员的情况,随即潜伏下来,在稳妥的前提下谋图发展,开始时可开设一些小的商铺,然后通过商铺的进货渠道逐渐渗入并控制部分中型的货栈,于暗中建立起我们新的商业系统,为解放区的经济繁荣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以商铺为幌子来隐藏身份,注意搜集敌人的情报,重新将情报系统修复健全起来。”最后,刘景世再三叮嘱周可,让他向执行这次任务的人员强调,安全第一,切忌冒进,千万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周可听了刘帅的指示后,眼睛一亮,一扫刚才的消沉神色,大声应喏后迅速离开。
刘景世又招来孟琼,要他再找上五个孟氏兄弟在暗中跟着周可派出的人,并在必要时向他们提供帮助,直到他们安顿下来以后方可返回。
安排好这一切,刘景世的心情也渐渐恢复了一些,当他平静下来以后,又仔细全面地思考了这件事情可能会有的变数,与以往的经验一联系,直觉告诉他,对手肯定还会有后招。这猜测立时让他如坐针毡,他马上叫来司马忠,告诉他情报系统已经遭受破坏的消息,命令他率领侦察团尽快弥补当前义勇军在情报方面的缺失,速派几个连的战士向解放区周围的敌占区进行渗透侦察,严密监视敌军的一举一动,只要敌人稍有异常就立即报告。
看着司马忠满怀信心地接受任务离去,刘景世却觉得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失去了情报系统的帮助,他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是个瞎子、聋子,敌人在干什么,又有了什么新举动,甚至连敌人军队的调动情况他都无法得知,用瞎子临深渊来形容他现在的处境毫不夸张。
不想第二天周可又急匆匆地赶回到环台,见到刘帅后忙将一封厚厚的信件呈上,同时报告说:“王府放了我们一个人回来,并捎来这封信,来人因受到过严刑拷打,又经长途跋涉,伤势有些恶化,所以我便没有让他跟来。不过,据他说,我们那些被捕的同志大部分都受到过严刑拷打,有的甚至被拷打致死。”说到这里,周可的眼圈都红了。
刘景世一听,心中更是如同刀绞一般,恨恨地骂了一句:“这群畜生!”然后接过信件,迫不及待地抽出里面的信笺看了起来,他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一定和那些被捕的人有关。
果然,鲁齐国王熊贶在信中明确地向他提出了释放被捕人员的条件,条件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和义勇军交换俘虏,在王府释放义勇军情报人员的同时,义勇军也要释放信后所附名单上的王府军人员。若是刘景世同意这个条件,即可派人复信,交换地点在典张城与舟村镇之间的孝子河桥上,时间由刘景世来定。后面附上的厚厚一沓信纸列得全是需要交换的人员名单,粗粗一数,竟然有四百多人,从熟悉的几个人名看出,这里面全是那些贵族、豪族出身的子弟,蒋习与程启公子程坚的名字也赫然列于其中。
刘景世看完信后心中稍稍放宽了一点,总算不用担心敌人会因为战败而恼羞成怒杀俘报复了,那就不至于损失太大,所有一切只有人才是根本,其他的方面的损失可以以后再弥补,而人如果没了可就无法挽回了。这次王府主动提出来要交换俘虏,还真是合了刘景世的心,自己的人可以回来,而俘虏中那些贵族、豪族的子弟也不需要费心安置了,解放区依旧保持着基本纯粹的阶级结构,解放区的政治纲领更不会有人质疑和反对,他的义勇军还是铁板一块。只是可惜了蒋习,不知道有没有办法能把他留下来,短短的时间,不多的接触,两人却有了倾盖如故的了解,惺惺相惜,他已从内心深处认同了这个真情而又睿智的汉子。
除此之外,信中基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可接受的内容,交换条件也十分公平,双方人数大体相等,而且,此次只涉及到双方人员的交换,其他事情丝毫未提及,虽然交换地点是对方指定的,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注意一下侦察工作,并预先做好防备,谅也无妨。所以,刘景世迅速决定同意交换,简单地写了个回复,约定好了日期,然后找来一个在交换名单上的王府军俘虏作为信使,让他回去送交国王。
信使一走,刘景世便去广垦镇找到林青锋,向他说明了情况,然后分别于两地召集名单上的人开会,告诉他们要放他们回去。听到这个消息,大部分人都表现出意外惊喜的神情,难得的是,居然有小部分人不愿意离开。刘景世在这个时候可不想节外生枝,只好又耐下心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承诺,只要他们想来,解放区的大门永远会向他们敞开着,这才将他们说服。
至于蒋习那里,刘景世自然是单独找他谈话,他毫不隐瞒地告诉蒋习事情的原委,并解释了自己的苦衷,不过,听完以后,蒋习却没有表现出多么依依不舍,面对刘帅的伤感,他只是平静地说了句:“刘帅,没事,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下,很快就会回来的。”
然而,就是这淡淡的一句话,浅浅的一个眼神,刘景世却感觉到了一种仿若誓言的坚决,灵犀一点,两人眼中交流过不可言喻的信任,那是只有生死知己的人之间才可能会有的默契。再不必说什么了,刘景世冲蒋习重重地点了一下头,转身离去。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