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积蓄实力(1/2)
九月初六,文天祥在朝会之际,正式向文武群臣们宣布了湛江之战中诸军的功绩,并以龙骧右卫指挥使苏刘义率先出城,阻断元军的名义将军功第一的荣耀和文昌县子的爵位算在了苏刘义的头上。
苏刘义如今仍然和石义坚两人坐镇湛江,浑然不知一件天大的好事落在了他的身上。
原本彭震龙、萧敬夫和巩信等人对刘正华年少幸进都有些不满,但是在湛江之战中,刘正华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勇猛无畏和敏锐的临机决断,让这些老资格的将领们改变了最初的看法。
朝廷将本属于刘正华的军功送给了苏刘义,而刘正华在得了天子的安抚和期许之后,不争功不闹事,大度从容的接受了朝廷并不公允的决定。
看着一脸平静毫无怨言的刘正华,武人耿直的天性让他们反而替刘正华鸣不平起来。
虽然在文天祥的坚持下,朝廷的决定并未发生更改。可刘正华在战场上的能力和战后论功行赏时展露出来的心胸气度,让诸军指挥使们彻底改变了对刘正华的看法。
而彭震龙等人的仗义执言,也让刘正华和这些军中前辈们的关系拉近了许多。原本因为资历、身份造成刘正华和诸位军中前辈之间的疏远和隔阂不知不觉中也烟消云散了,这或许也算是刘正华的另一大收获吧。
经历了大战之后,诸军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兵部从地方厢军中为诸军补充兵卒,工部为诸军补充损毁的军械兵备,户部则组织运送军中所需的军粮、军衣等粮草辎重,经过近半月的忙碌之后,重新齐装满员的天子六军,开始了新一轮更加严格的大练兵。
战场是最能检验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地方,也是最能发现自身不足的地方。众多亲身经历过沙场浴血的军卒,经过了直面生死的厮杀之后,比起那些新卒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二次湛江大战过后,虽然大宋的步卒已经足以对抗甚至是战胜元军的精锐步卒了。可蒙古骑兵在战场上的实际战力,却让诸军将领们都不得不承认,在军中缺少大量强弓硬弩和优秀弓箭手的情况下,天子六军还远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据寨坚守还可以,但出城野战却绝无胜机。
如今蒙古人在广南东路还拥有四万精锐轻骑,大宋军队暂时还没有从湛江出击收复广南的可能。
虽然暂时无力北进,但只要诸军坚持严格操练,军中的战力总会继续提高的。
工部新任左侍郎胡林汕,坐镇临高县匠作坊,主持匠作坊的日常运转。有这样一位能力出众又熟悉铁器制造的朝廷大员指挥,临高县铁器工坊的规模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而且在严格的监督下,工匠们打造的军械质量也极为优良。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