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被下放的留守儿童(1/2)
卢玲玲躺在床上用手机刷着购物网站,想着下个月的生日要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最近她的物欲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有些安静。六七吃完了狗粮,满足地躺在她旁边,眼皮止不住地打架,不多久六七就打起了鼾。
买包吗?最近lv出了个新款式,卢玲玲自己有两个老花的包,但是使用率倒是一般般。
还是买鞋?尤泛泛这儿已经没有地方放新鞋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卢玲玲在花销上就没有什么概念了,哪家的包出了新款,她总要去看看。虽不至于跟那些店里的导购熟识,倒也是混了个脸熟。
但用来用去她总用的也就那几个,其他的包刚买了,兴致高便天天拿着,兴致低用了几次就丢在一旁了。衣柜底下许多包,不管贵的便宜的,都随随便便地堆在一起。也曾想过是不是需要特地做个柜子,一个一个像贡品似的摆着。但是,怎么都不需要,对于卢玲玲来说,包就是包,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就行了,又不是艺术品,哪里需要那样摆放着来欣赏。
虽然家里有点钱,但具体有多少卢玲玲并不清楚。家里有多少产业她也不清楚,也也不关心。只知道父亲在几年前买了很多房子,借着最近的房价,资产又来了一场膨胀。
与许多从小就养尊处优的人不一样,卢玲玲小时候是穷过的,虽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样的穷和这样的富能够带来的快乐并没有多大差别。
小时候,父亲在供销社还没有倒闭的时候,毅然选择了下海。他虽说搭上了政策的快车,但仍很是幸苦。那时候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复杂,跟着党和国家努力干才是第一要义,忙到不回家是家常便饭,母亲本不想辞职,但是父亲的厂子里缺人,禁不住父亲的劝,母亲辞了老师的工作,一心给父亲当不要钱的员工。
厂子刚建起来,母亲和父亲两个人什么都要管,不管是进货管理还是会计销售,两人都得关注着。不会的东西就从头开始学,就这样慢慢熬成了现在的样子。
而卢玲玲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商量后把她放到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家,镇子上有民办的小学,离爷爷奶奶家也不远,卢玲玲正好在那儿入了学。
那时候也不像现在有什么学区房的概念,在哪儿就能在哪儿上学,没那么多道道。整个镇子上有两所小学,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爷爷奶奶很节俭,一大把年纪了,两人也不愿意休息,在院子里面圈了块地养鸡鸭鹅。乡上分的地,租出去了一部分,留下了一些,爷爷种上了玉米,总拿着家伙事儿带上卢玲玲到那地里劳作。卢玲玲则会坐在田埂旁的树下睡觉,奶奶会让她俩带着毛巾和茶壶茶杯,渴了可以喝一口。
小时候吃饭,卢玲玲总不爱吃米饭,每次吃完菜,米饭留下一大堆。被奶奶教训着不能下饭桌,怎么都得把剩下的米饭给吃完。这样好一段时间,卢玲玲才开始不再只吃菜不吃饭。
刚来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很想家,想见爸爸妈妈,也曾哭着鼻子质问电话那头的父母为何不来见自己。但时间长了也就不那么想了,有时候周末爸妈来,卢玲玲还会嫌他们占了自己和小伙伴玩儿的时间。
放现在来说,也可以被叫做留守儿童吧。只不是本来就被留下的儿童,而是重新被下放的留守儿童。
跟别的女孩子不同,卢玲玲小时候就胆子大得很。跟着那些大些儿的男孩子到处跑,夏天下河摸虾、去地里偷瓜,冬天也不闲着,炸小鞭炮、用玩具手枪打鸟。有一次他们用癞蛤蟆去钓龙虾,抓了癞蛤蟆却没人敢剥皮,还是卢玲玲自告奋勇给扒了。
虽然顽皮,但是总不会出什么大错。
她跟父母越来越不亲近,零花钱却越来越多。靠着这零花钱,她在同学中很受欢迎,她花钱让同学给自己写作业,考试花钱让别人帮她作弊,居然也没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根本知道,只是懒得去管这个城里来的孩子。
她穿着母亲买来的最好看的红裙子,款式可是乡下这些人都没见过的。配着白色的长袜子和红皮鞋,很是好看。六一儿童节,她让奶奶给自己梳了漂亮的头发,穿上这一身,趾高气扬地去学校。她从别的孩子眼中看到了那种艳羡。
过十岁生日的时候,她去学校里面的小卖部买了四十盒小蛋糕,班级里每人都发了一包。几个孩子围着她夸她大方,卢玲玲接受着他们的谢意。
但是他们在她背后说她是父母都不要的小孩,她可都知道。
直到在这里念到小学四年级,父母将她接回了城里。走的时候,她鬼哭狼嚎地抱着奶奶的腿不愿意走,被父亲强行抱上了车后,她赌气对着父亲拳打脚踢。
父亲还是很忙,母亲则不再管那么多事儿了,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和卢玲玲相处。虽然母亲曾经是一个小学老师,但因为愧疚,她对卢玲玲的教育并施压。父亲本来觉得乡下地方的教育不行,成绩时好时坏也不是那么重要。现如今到了市里最好的小学,应该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话,应该不会差太多。
但是他没想到,卢玲玲的成绩一直都吊车尾。几次和老师交流,老师最后暗示这孩子就不是学习的这块料。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