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惹怒(1/2)
“什么?祖母被气病了?!”
六娘猛地站起来,惊叫一声。
李嬷嬷脸上已经慌得冒出了冷汗,急急道:“我的小姐!您是不知道世子夫人她做了些什么!她让九娘带着您的簪子,逼着郡王妃和老太太就范。世子夫人还和老太太顶嘴,世子夫人说,老太太偏心您,故意抢了九娘的婚事给您……”
六娘倒抽一口冷气。
她真是低估了许氏的胆子,为了九娘的荣华富贵,许氏竟然不择手段!
“这可怎么办?!”六娘都有点慌了:“若早知道我那好嫡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我……我怎么敢撺掇她去抢郡王府的亲事……可事到如今说什么也晚了,祖母怎么样?”
李嬷嬷就道:“当时就厥过去了,这时候还昏着,许大夫已经来了……”一壁跺脚道:“这可怎么办啊!许氏就是个黑心肝的毒妇!”声色恨得咬牙切齿。
六娘却是浑身无力地瘫坐下来,心道:自己无意间竟闯下这么个弥天大祸。若赵夫人真的有个三长两短,她还能活吗?将长辈气得病倒,这是多么重的罪过?皇室子女出了这样的事情,出族都是有的!
六娘心惊胆战,一壁连忙让云竹前去听消息。
松龄院里此时也乱作一团。
赵夫人上了年纪,又是在冬天里,这一病竟分外沉重。老尚书和世子爷过来瞧,看赵夫人瘫在床上气都喘不匀,嘴角上却有些歪斜,吓得慌忙上奏宫中请了御医回来。宁国府上下也因此乱作一团,二太太、三太太都领着孩子过来瞧,听说赵夫人在里头静养不能叨扰,都跪在松龄院外头的厅堂里哭。
世子爷和两个弟弟也在门口跪着,磕头口称不孝。一会儿等御医诊治了出来,三个爷们上来跪着抱住御医的腿,磕头求救。那御医也就是个六品医官,瞧着堂堂尚书大人跪在自己脚边上,吓得膝盖一软也差点跪了,一壁和身后两个药僮慌忙将人扶着道:“先起来,先起来!贵府夫人病症虽不轻,倒不会有性命之忧的,您别太担心了!”
世子爷这才起来了,哭着道:“都是我不孝,没能管束好后宅,将母亲气成了这样……”因着涉及家中阴私,余下的话也不好说,只好哭求道:“求御医大人定要医治好家母啊!”
御医不迭点头:“那是自然!”便摆案写了方子,道:“夫人上了年纪,中风也是常见的,只要按着我的方子吃药,将养两年便可好转。只是这个病您也知道,不是那么好治……日后这调理上,您要多费心……”
便写好了方子,留了一些药。出门时嘱咐道:“我过三日再来复诊。”
世子爷领着两个弟弟恭敬地送了御医出门,回头瞧见自家父亲,老尚书大人也从屋里出来了。三兄弟慌忙跪着请罪。
老尚书冷哼一声,看着哭得呜呜咽咽的二太太、三太太和五娘七娘二少爷三少爷等一大群孩子,不由心烦,挥手让人都出去。二太太慌忙领着孩子们爬出去,三太太却跪着爬上来,一把鼻涕一把泪道:“家公大人,您可要给家婆做主啊!家婆此前虽然年迈体弱,却从未有中风的症状,这一回……难道咱们都不知道是为的什么吗!”
老尚书平日最厌恶内宅女眷争斗,他自己屋子里唯一的妾也就年轻时伺候的一个丫头,生了二爷,再没有别的人。老尚书虽然不管家里,对许氏和三太太妯娌间的不合却有耳闻。他盯着三太太一张泪水模糊的脸孔,冷笑了一声:“知道你婆母病重,你这个时候不去抄经祈福,反倒纠缠起老大家的不是了!我瞧着你可不是真心为着你婆母好的!”
一手将桌上的镇纸拍了两下子,
三太太听着那声音,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又慌忙磕头请罪,连滚带爬地奔出去了。老尚书回头将镇纸砸在了世子爷跟前,道:“瞧瞧你们大房当的家!府里子孙多,就乱成这个样子?一个个地胆子都肥了!”
世子爷痛哭请罪:“都是我家那个不肖妻,我明日就休了她!我已经将她和九娘都关进了祠堂!”
老尚书看着另外两个儿子,挥手也给赶出去了。这才站起来踹了长子一脚,道:“别给我跪!你如今也是二品尚书,在外头闯荡地再风光有什么用?家里头乌烟瘴气地!”气得喘了许久,又骂道:“你想休了那个无才无德的媳妇?你休得了么!”
世子爷一愣,随即又哭了,这回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当初这世子爷周昌仁娶继室之事还是有几分内情的。
原配王氏是世子爷十五岁时,两家瞧着门当户对,便说了亲。王氏嫁过来也算勤俭持家,然而七年无子。世子爷这才抬了王姨娘和卫姨娘两个,这两个姨娘分别生了二娘和三娘,两个女儿的出生为大房带来了福禄,不久王氏终于怀了,生下嫡长子瑁哥。
然而王氏终究没福,刚生了儿子,宫里皇后联合后族党羽,为独子陈清请封太子,刘贵妃的娘家也不甘示弱,攻歼陈清、请封陈澄,储位之争自此拉开序幕。宫中争储引发朝臣站队,王氏家里攀附富贵,赌上全族性命在贵妃身上下注,参与了史称“明宫案”的刺杀二皇子陈清的大案。
却不料到一向得宠的贵妃没能赢过皇后,皇帝竟立了陈清为太子。
皇后、太子得势后,便加紧在朝中结党,先娶了南安郡王府的嫡女为妃,又看上了成国府、宁国府的势力。太子党自然容不下周家的嫡长媳妇是王家的女儿,威逼利诱,暗示宁国府早日与王家断了联系。周家看这形势,知道自家这样手里握着权的人家,不站队是不行的,分析利弊后还是站在了太子后头。
王氏便就此病逝了,王家随着没落下去。
周昌仁对王氏有愧,便用心栽培她留的儿子。为着这个儿子,周昌仁娶了性情柔弱、家里没有权势的清贵学士文家的女儿。文氏进来后果然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对原配留的儿子也分外尽心。
周昌仁原先对文氏也就是相敬如宾。然而相处地久了,周昌仁喜欢上了文氏。
文氏太柔弱了,心底太软,非寻常人也。男人都喜欢水一般的女人,周昌仁的原配王氏也就是贤惠罢了,文氏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白花,让周昌仁一颗心陷进去了。
只是文氏这种性子也害了她自己。文氏成为宁国府继室后,受到太子党残酷打压、早已没落的王家为了家族的生存,抓住了养在宁国府的外孙这一棵救命稻草,暗中哭求宁国府给他们家里一条生路。周昌仁是想给王家伸把手,然而他不敢拿着周家全族的性命去赌,无奈只好视而不见。王家见此路不通,又转脸盯上了柔弱的文氏。
王家利用仅存的势力在京城散步文氏苛待继子的谣言,一心想逼迫文氏就范。文氏出身翰林世家,对内宅斗争小白一个,对家族大义却明白地很,也不肯答应王家。然而那些谣言终究将最看重清白名声的文氏压得喘不过气,她因此抑郁成疾,生下女儿后撒手而去。周昌仁自此恨上了王家,对王氏的情分也磨灭了。
却说文氏这一死,王家暗中的动作却被上头皇后知道了。皇后不容许王家复起,顺带着怀疑周家顾念情分偏帮王家。周家上下惊慌失措,为了自保,周家连忙迎娶了与王家有世仇的山东府台许家的女儿,表示彻底与王家划清界限。
这么多年过去了,宁国府、成国府两府蒸蒸日上,王家早已灰飞烟灭。只是王家却有一个独子流落在外,继承家族血脉,听说是受了秦王恩惠,如今在秦王府中做门客的。
正因为这样,周昌仁才必须和许氏好好过日子,让上头看在眼里。
许氏就是福禄重,养死了周昌仁捧在手里的长子瑁哥、差点养死了文氏的女儿六娘,周昌仁也没休了她。
周昌仁对许氏实则没有什么感情的。
“不过你也不必太瞻前顾后。小九可是得罪了和敬公主的!”老尚书用手指敲了敲小几:“只消能再让皇后厌恶了许家,你便能休妻。只是有一条——这回休了可就不能再娶了。”
周昌仁不由又低了头。是啊,事不过三,他再换个老婆,名声就彻底臭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