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定音(2/2)
甄夫人听着脸上又得意了几分。
赵夫人看着就不悦了。前些年成国府里的确比宁国府高了一头,就算老丞相没了,圣上心里却记挂着成国府;只是今年宁国府的世子刚从金陵调回来,还破格提拔成了正二品的尚书。四十岁做到尚书的,除了龙子凤孙,古往今来能有几个?
宁国府子孙兴旺,后继有人,将来到底是宁国府依附着成国府,还是成国府依附着宁国府?
自己家的嫡长孙女六娘还能比你们家的元娘差了?
这样想着,赵夫人不禁想要拿话顶甄夫人的嘴,心思一转笑道:“还别说,咱们家里这个小六真有几分福气,怕是将来支撑了周家的门户也是有的。”
甄夫人却是个没有城府的,她倒没听出来赵夫人对自己的不满,只是一下子就想到了近来流传的消息。她吃惊道:“难道……南安郡王府那边来说亲的事情是真的了?!”
她一双好奇的眼睛里并没有什么阴谋算计,然而话一出口,满屋子的人却都惊愕地看过来。
六娘更是吓得拿掉了筷子。
赵夫人平静面孔中就隐隐透出一丝笑意。她笑看着甄夫人:“这事儿回头我再与你说。”
大家面上都开始沉思了。赵夫人这样说不啻于承认了甄夫人的话。
六娘头上都开始冒汗,她想不到赵夫人这么快就把这门亲事给她定死了。借着甄夫人的口将这事说出来,全家人都知道了,她还有什么转圜的余地?
六娘沉沉坐着不敢抬头,偏偏二太太和三太太以及几位堂兄还向她投来善意的微笑,仿佛是恭喜一般。
六娘感觉头痛了。
她安安静静地服侍赵夫人用膳,也不敢多话。这样大家都吃了几筷子,两位尚书大人才姗姗来迟。满座的家人都急忙站起来恭迎老尚书,赵夫人笑道:“看你们,害得大家都不能好生地吃饭。”
老尚书大人笑着坐了,赵夫人坐了他边上的椅子,如此六娘的位子就成了尚书大人的右手边。众人落座,老尚书大人才看向六娘,道:“小六的身子好些了?”
六娘答了声是,老尚书便把自己的碗推给六娘,吩咐她布菜。六娘缩着胳膊站起来给老尚书夹菜,只觉得落在头顶的那些目光都跟刀子一样。
周家的女儿多,最小的三房嫡女都排到十四了,纵然大房的二娘和八娘夭折了,还是有十几个闺女。
前头出嫁的元娘不是大家能比的。宁国府这边的庶长女三娘嫁出去后竟吃不饱饭,多年无子,如今回娘家寄住。四娘更是给人做妾的。
到了六娘这里,就成了南安郡王府的世子妃,太子的小舅家,皇室正儿八经的姻亲。虽然郡王比起亲王是降了一等,但那些所谓的亲王们都不过是皇家陈姓的米虫,前些年削番削地大家都没有了封地,真拉一个亲王出来八成是没有异性的郡王手里权势大的。南安郡王在北疆领兵,家里一个独苗世子……元娘的夫婿珉王再受圣上看重,圣上也不可能给他半亩的封地、半点的兵权。如何比得上南安郡王?
连在祖母这里吃一顿饭,祖父祖母都要拉着近跟前坐,是将她当做了捧着的宝?
大家心里难免不平。
六娘恭恭敬敬地服侍老尚书和赵夫人,不经意地一抬头,倒看见自家爹爹拉了五娘在男客那一桌坐着,五娘也正在给世子爷布菜。
坐在小姐堆里的九娘则更显眼,因为满桌人都喜笑颜开地,只有她绷着一张发白的脸,一双眼睛里眼白比眼珠子还多。
六娘不禁失笑。
世子爷却是和老尚书不一样。他不是个严肃的人,反而个性非常随和。五娘乖巧地给他盛了一盅虫草鸡汤,他举着筷子夹了很多茄子、油菜和核桃仁在五娘碗里。父女两人面上的温和笑意,仿若整个屋子就他俩是一家子。
六娘看着世子爷面上的神色,突然心神电转。
世子爷是这么一个温柔的人吗?他有过三任妻子,原配王氏和继配文氏去世后他都没有留恋,很快迎娶了新妇进门。他后宅的妾室还不少,前头纳的姨娘上了年纪,就又纳了更年轻貌美的。六娘想起这些,总会认为世子爷是个薄情的人。
但他从金陵回来之后的这几个月里,六娘与他的几次见面,都隐隐感觉到事实并非如此。
父亲并不如自己想象地那样沉迷女色,而是经常睡在官署为国务操劳。也并不如老尚书那样恪守礼教、威严十足,他对妻子儿女都比较宽容。
也是自己想得简单了,难道父亲能够破格提拔,只是因为自己在宫中中毒、圣上为了面子补偿宁国府吗?
她一直把这个父亲给遗忘了,她把他划到了外人一栏,认为这个薄情郎不会带给自己任何帮助。但或许,她想错了……
她应该努力争取父亲的帮助。父亲能够成为五娘的保护伞,为什么不能成为她的?一个能够对女儿笑得那样和蔼的男人,一定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六娘觉得前途突然又开朗了,她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一顿饭和和睦睦地吃完了。
大家心情都很好,在赵夫人的院子里一直聚到了天黑不见五指。甄夫人先乘车走了,宁国府这边的人才一一告退。老尚书和赵夫人看着六娘和许氏等人都走了,单独将世子爷留了下来,吩咐了管事道:“去请杜画师进来,给老大家里的六姐儿画像吧。”
画像就是要说亲了。
偷偷摸摸地站在簌簌冷风里的六娘,扒着赵夫人后墙的窗户,听了这话简直想拿脑袋撞墙。她不想嫁给那个毛都没长全的小世子啊!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