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做戏三更八千字大章(1/2)
这一天冯师傅的状态很差,她本来想让两个学生学习“齐毛针”的基础,却拿错了绣样,一翻翻出来一沓以浮光滚针技法绣出来的湘绣花鸟。冯师傅脸上有些尴尬,浮光滚针的基础是平针和齐毛针,齐毛针都还没有讲,滚针肯定学不了。
和敬公主对上课早已心不在焉,六个女官也不管。和敬干脆趴在书案上头开始睡觉,六个女官照例添茶倒水,仿佛公主正在认真上课一样。
六娘却很突然地笑了,朝冯师傅道:“师傅,今日我们就学习滚针绣法吧?”
冯师傅不在状态,都打算跟着和敬一块睡觉了。听六娘一喊还唬了一跳,反应过来才道:“周小姐,这……这滚针的花样都还没有讲……”
言下之意都到了杀头的时候了,你还有闲情逸致学这些!
六娘道:“我和公主年岁都不小了,请冯师傅您教习的机会也很珍贵。我离家的时候父母长辈都嘱咐了要在课业上下苦功,不辜负做公主伴读的机会。我看这几张滚针绣品不算很难,我从前还学过针法的,不如您就教我们绣花样吧。”
冯师傅无奈,只好道:“那好吧。”
说着随意抽出一张花样,上绣了一株墨莲,上头站着一只展翅的喜鹊,色彩很简单,只有黑白两色。滚针刺绣的原理是运用更多层叠的绣线组成图样,层次感分明,显然比先前的平针更栩栩如生。
这几乎是最简单的了。冯师傅翻开书,照本宣科将滚针基础技法念了一遍,给公主和六娘一人一尺布,绷在架子上。
绣吧。
六娘真开始绣了。她飞针走线,先完成了喜鹊和墨莲的雏形。
冯师傅看着有些吃惊,这才知道六娘从前肯定学过滚针,而且学得很好。
从前她教六娘的时候还不知道六娘的女红这么好,连浮光滚针这样生僻艰难的针法都懂得,寻常的花鸟绣艺之类肯定早不在话下了。只能说明这孩子之前来学的时候从来没拿出过真本事。
四周的女官们都很安静,但是眼睛都一错不错地盯着她们。
和敬虽然心里紧张,在看到六娘绣的东西时还是忍不住拍起了手。
六娘微笑。继续绣好了这一副花样,递给和敬看。
六娘的绣艺不仅仅是熟练,简直是精妙了。沾着露水的墨莲好像活过来一样,展翅的喜鹊好像立刻就要飞走一样,和敬和冯师傅都睁大了眼睛。
冯师傅夸赞道:“周小姐是下了苦工吧?日后我可以教授您一些滚针绣法中失传的绝技了。”
六娘谦逊地笑笑,看着和敬闪着神采的眼睛,指着绣布上一处道:“其实我还只是初学,很多地方都不够完善,公主,您看这里……”她似乎有些苦恼:“这喜鹊的嘴巴这里,线条太细致了不太好操控,线都收得紧了,这样就不好看,显得僵硬……”
和敬仔细地看,果然如此,不过心里还是道:这也太吹毛求疵了吧,自己怕是一辈子都达不到六娘的水平。
六娘却有些固执,非要拉着和敬研究那一点点没有绣好的地方:“公主,你帮我看看吧!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做好……”又向冯师傅招手:“师傅您看呢?”
三个人的脑袋凑在一起。
就在这时,六娘扯着线头的手突然一动。一根长长的黑线被猛地从绣好的花样上扯了下来。
一副不可思议的景象呈现在了三人面前。只见那喜鹊的羽毛上头丝线间隙的空白隐约组成了几个字。
“是谁背叛太子?”
和敬看到了,冯师傅也看到了。她们用一种目瞪口呆的神情盯着六娘手里的绣架。
和敬急促地呼吸着,她一把抓住了六娘的手。那意思是——后面就是监视的女官,为何如此大胆?
六娘却反手抓住了她的手,让她不要害怕。
可是,正如和敬公主所预料的,六个女官看到她们三个人长时间地凑在一起,不免起了疑心。
两个女官上前查看。
六娘将袖子搭在了绣帕上。然而这个举动显然更加引起了怀疑。
两个女官凑过来了,恭敬道:“我们想看看公主和周小姐学了些什么。此前圣上也吩咐了我们要敦促公主用功。”
和敬抿着嘴唇。女官朝六娘伸手,命令她将绣架交出来。
六娘的手指顿了一顿。半晌,她面色平静地将绣架递出去。
女官拿在手里仔细看了。那上头什么都没有。
喜鹊翅膀上的字早就消失了,只留下一圈挺漂亮的白色羽毛的痕迹。下面的墨莲仍然是那株墨莲。
似乎和刚刚的图案没有任何区别。
和敬和冯师傅更吃惊了。然而她们再也不敢把吃惊表现在脸上。
女官重新将绣架还给六娘。
六娘笑着接过来,手心里悄无声息地将团成球的第二根黑线塞进衣袖。
扯下一根线会显出字,扯下两根线,那块地方的空白更大了,却恰到好处地组成了喜鹊翅膀上的白羽花样。
正因为滚针绣法层层叠叠,所用丝线比平针要多上两三倍不止,才可以这样一根一根地扯线。若是平针,饶是六娘绣艺精湛无比,也做不到扯两根线还能保持图案的完整美观。
两位女官对视一眼,得出了“公主和周小姐真的只是在学习女红”的结论,便退下了。
六娘再次穿针引线,在喜鹊周围绣上了冯师傅所画图样中的花花草草。有铃兰、玫瑰、雏菊、杜鹃。
和敬公主看着她绣。
她绣完了,指着四种花朵问道:“公主,您觉得哪个图案最衬喜鹊呢?”
和敬看着四朵花,旋即笑了,用手指了指杜鹃。
铃兰——金澜,玫瑰——王文贵,雏菊——焦居安,杜鹃——林月鸾。这四个人是太子的四个幕僚,任从六品的东宫门客官职。
玉佩是贴身之物,所以背叛者多半是出在东宫内,而不会是太子党中那些没有和太子生活在一起的臣子们。
六娘在心里记下了林月鸾这个名字。
回到居所后她吩咐宫女为她掌灯,从赵夫人亲手交给她的三本书籍中抽出中间的那一本,挑灯温习功课。
身旁站着四个添茶倒水的宫女。
六娘一页一页地翻书。其实这三本书并不是教授绣艺的,而是一本《二十四史》,一本《列传》,一本《庄子》。
宫女们看到六娘读这些书,没有觉得奇怪。世家的女孩子读史书是很正常的。
六娘上辈子受过良好的儒学教育,寻常的史记都读过,但她今天晚上必须再读一次。
第三天。
和敬公主没有吃早饭,她听说了,他的父亲正在召集内阁,草拟废太子的圣旨。
六娘照例上课。
和敬公主神色很差。六娘不知道怎样安慰她,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这一次冯师傅拿来的绣样是一株桃树,桃树下站着吃草的小鹿。
六娘很快绣好了,拿给和敬看的时候,问了和敬第二个问题:“圣上身体如何?”
和敬经历了昨日的冒险,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接受六娘抛出的问题。但是当她看到问题本身时,脸上还是忍不住浮现出惊讶的表情。
六娘将针线放下了。她已经不需要让和敬选择答案,和敬的脸上就写着答案。
是的,她没有猜错,圣上身体抱恙。
在一年前,南安郡王府的煊赫引起了圣上的不满。郡王所统帅的兵马都是抗击匈奴的精兵悍将,在大越的武将中是屈指可数的人物。而在今年元月,很不巧,上柱国李老将军又因年迈多病告老还乡了,上柱国这个武将最高的官位空缺。暂时接替李老将军掌管着淮河驻军的人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二品京司指挥使韦大人——当今皇后的娘家兄弟。
圣上的身体不似从前强壮,疾病带给他的脆弱让他开始恐慌。
一个自信可以活很久的皇帝,会认为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中。但一个身体脆弱的皇帝却会很害怕,生怕他的皇位不久之后就会被长大成人的、比他强壮太多的儿子们夺走。
六娘猜测圣上动了废太子的念头,是为了制衡。
圣上认为,秦王在与太子的拉锯战中,其背后的势力不如太子。
垂垂老矣的圣上在害怕羽翼丰满的太子。
从古到今的史书上都曾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南宋和北魏的两个君主都是被儿子杀害篡位的。
秦王能够成功陷害太子,让皇帝以奸杀民女为借口想要废太子,并不是因为秦王的这个陷害有多么高明、太子所犯的罪有多么深重,而是因为秦王很聪明地猜对了皇帝的心思。
他猜到了皇帝对太子越发忌惮,所以他只是给了皇帝一个废太子的台阶而已。
六娘将所有的绣品都堆在一旁。她做了一个决定。
下午的时候接着绣她的桃树。在两次与和敬公主交换绣品后,六娘与和敬两人一同用了些桌上的茶水糕点。
一天的时光似乎再次要这样静谧地流逝了。就在今日的课程即将结束时,六娘扔下了只差一根鹿角就要绣完的花样,站起来朝女官道:“我突然觉得头晕。”
女官们连忙上来查看,六娘脸色已经变得苍白。她坐在椅子上起不来,女官急了,喊道:“传御医!快传御医!”
和敬公主也急了,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六娘抬到皇后在暖阁中的软榻。六娘浑身都软得似乎一点力气都没有,刚躺下,又捂着嘴拼命地咳嗽起来。女官们忍不住慌张道:“莫不是发了哮喘?”“吃了什么不该吃的吗?”“还是花粉过敏?”
六娘艰难地摇头,一壁抓着和敬的胳膊:“公主,救救我……”
和敬满脸不知所措。她焦急地看着女官,在纸上写下:“御医为什么还没有来?!”
为首的女官,人称秋姑姑的,慌乱道:“御医赶过来也需要时间……”实际上是凤坤宫遭到禁闭,里头的人想要出去,无论是谁,都必须层层上报,自然就耽误时间。那女官却也想不到在严密监视下的周家小姐竟然会突发恶疾,而且周小姐这个模样,看着更像是中毒而不是什么过敏一类。
秋氏女官心里翻滚着——该不会秦王殿下这么快就动手了吧!怎么也不支会她们这些底下的人?到时候秦王的大业成了,公主和周小姐都被杀害,可明面上总要有人为这件事情负责吧?到时候她们这群伺候的人就算不是主谋,不也要因服侍不力而处死吗?
秋氏女官惴惴不安地思索着,自己是不是被自家主子给当做炮灰了。
六娘的呼吸越来越沉重。御医还是没有来。
和敬急得眼泪都下来了。她命令女官为她换上大日子里穿的朝服,自己跑到了凤坤宫垂花门。守卫的武士拦着她,她抿着嘴,身后秋姑姑为难道:“周小姐突发恶疾,公主心急,要亲自去请御医。”
武士也为难:“圣上下了令不许公主离开凤坤宫一步的……”秋姑姑叹气道:“可是那周家的孩子实在病得重,瞧着不祥。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怕是……”
秋姑姑明白,周家小姐是绝对不能死在凤坤宫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