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驱逐(2/2)
刘喜善家中有三个女儿,只有一个儿子,当然说什么也不肯赶儿子出去。甘嬷嬷冷笑,找了护院的家丁直接将人拖出去了,捆在马车里头送得远远地,听说是卖给了人牙子。一般的身体没毛病的小孩卖给人牙子,多半是卖到大户人家当奴才去,倒不是很惨。这傻子卖出去了,除了卖给那些不正当营生的老板,砍断手脚当乞丐骗钱,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结果刘喜善全家人都发了疯,打上甘嬷嬷们前要讨回儿子,还扬言要去许氏面前状告甘嬷嬷。甘嬷嬷早有准备,立即翻出了三年前刘喜善在金陵当管事时,娶了一个庄子上佃农的女儿做妾的事。此事本没什么错处,刘喜善和这小妾是你情我愿,小妾的父母也看中了刘喜善送去的丰厚聘礼,刘喜善如此纳妾符合大越律令。唯一的漏洞是他纳妾的时候他老婆不让,于是刘喜善竟没有向官府报备、也没有向主家禀报,在外头买了宅子将小妾金屋藏娇。
甘嬷嬷抓住这一点漏洞,串通了几个和刘喜善不对付的外院管事,大家众口一词指责刘喜善强抢民女。
周府这样的人家太看中名声,连府里的爷都不敢干出强抢民女的事,一个奴才狐假虎威地,更难以容忍。甘嬷嬷甚至没有跟许氏汇报,直接将此事当做家丑私自处理,将刘喜善打了五十个板子卖给人牙子。刘喜善的三个女儿里,除了最小的女儿坠儿是在九小姐身边做二等丫鬟,其余两个女儿都是在外学着管铺子的。甘嬷嬷那两个女儿跟着一同卖了出去,又做主将坠儿遣到厨房里头,在马婆子手底下干洗菜的活。
如此刘家走上了家破人亡之路。当刘喜善家的拖着残废的两条腿,在距离周府不远的大街上一边乞讨一边骂着甘嬷嬷等人不得好死时,恍惚之中,她才想起来自己好像并没有得罪过甘嬷嬷。
她来京城之后,唯一得罪过的人只有云竹……还有她背后的六小姐了。
……
六娘数着日子,嫡母许氏的生辰竟快要到了。
许氏虽然是继室,然而她生了五个孩子,深得周家全族的敬重;兼之她身体强健,挽回了世子爷克妻的名声,连她的婆婆周老夫人都对她另眼相看。这许氏在周家的日子说不上顺风顺水,倒也是威风八面。她要做寿,整个周府早在一月之前就开始准备,外头世子爷的同僚们也陆续送了贺礼过来。
“听说九小姐这回下了苦工,绣了一件两丈宽的屏风,上头用不一样的文体写一百个寿字……”云竹把上房听来的话一一地说给六娘:“只是九小姐向来擅书法,不擅女红的。还是上回世子夫人说了女孩儿女红不好是要命的,九小姐那边才专程请了个女红的师傅。”
六娘想起来那日在许氏屋里吃饭,九娘甩了脸子直接走人的事。不禁噗嗤一笑:“九妹妹娇贵,要绣出来一百个寿字可不是要累着了?”
“若真是要累了,世子夫人该心疼了,哪里能真累着了?”李嬷嬷随意地笑笑:“下头的丫鬟又不是摆设。”
六娘便也笑了,放下了手里的绣框子:“我还想着绣个什么福禄娃娃给母亲,看九妹妹这么较真,倒不好再绣了。”她托着下巴思量起来,她的女红是上辈子练出来的,在宫中都拿得出手。除了女红,她不擅长书法,不擅长琴棋,倒是喜好做木匠活,还曾给康熙圣上刻过一只笔筒,深受圣上赞赏。在当时看来,女子绣活好就是顶好了,那些吟诗弹琴的本事有了是锦上添花,没有倒也不算什么。而端静公主喜好雕刻,在旁人眼中就是雅好。
但那都是上辈子的事儿了,上辈子她不论做什么,旁人谁敢扫她的兴致?谁不得高声叫好?若放在这辈子,再刻一个小玩意儿送给嫡母做寿礼,可等着人家说她不务正业、钻研些百工的下贱玩意。
“过生辰的是咱们的世子夫人,我拿出来的东西若是太不像了,难免让人抓一个不孝的把柄。可若是出彩了,怕是更加地不妥。”六娘杵着下巴,她知道这给许氏的贺礼可不简单。
六娘一句话,李嬷嬷和云竹也犯了愁。
六娘看她们没有主意,便又把绣框拿起来了,给自己一件新做的冬衣袖子上头绣些青梅。
做了一会儿周恒家的过来了。她亲手端着一匣子串珠、猫眼石、绢花等物,进来和六娘笑道:“上头分了些小巧的饰物,这是给六小姐的。”
六娘和云竹上来看,看那些串珠十分地精致,都是小颗的玛瑙、青玉、翡翠、碧玺,是给闺中小姐们闲着做珠钗、打络子、绣衣裳用的。这一匣子比从前送来的强了几倍,云竹笑道:“周家妈妈有心了。”一边拿了杏仁茶给周恒家的喝。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