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做将(2/2)
何况他提出的包铁大盾、标枪、横刀都符合一些励志创新的技艺大师,然而有人同意就有人反对。
真的开发出了横刀,他们脑子里的缳首刀不就成废物了,因此顽固势力不是一般大的。
“公子,您说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入太学,不知可有司徒公的手令?”
匠师从来都是不屑浪费时间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匠师颤颤巍巍的说道,语气虽不太清晰不过看神态也是常做决断之人。
“公子,这是蒲技师,自幼被收入长安诸冶监,从简单的制弓、锻造、制盾等无一不精,而且最近盛行的龙雀大环都是由他老人家督造的。”
这蒲姓老头就是诸冶监一宝,对于想做事的郑浑来说自然是心头肉,恐怕王玢一言不合就来句拖出去斩了,这对诸冶监来说可是天大的损失,郑浑不得不提前给王玢透些风,这个人轻易动不得。
龙雀大环,的确是东汉这时期最好的工艺品,离唐代威名赫赫的横刀、陌刀只有一步之差,因此这老头对王玢来说无疑是天赐之宝。
“手令,目前没有,”
王玢话音一落,那蒲姓老者眼皮一耷拉就欲睡着。
王玢冷笑:“这世上就没有白吃的午餐,想吃什么就得付出更多,老人家您活的久见得多,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太学不是那么好入的,某能许诺,但也要他们努力才成,不然入了学也是别人的笑话,不是吗?”
蒲姓老者睁开眼微微颔首,道:“公子欲言而无信吗?”
王玢摇头:“非也!某是为诸位想到一个更好的出身,为将!入学很难,可为将易,只要身经百战怎么都能混个军侯、司马的,要知道这是乱世,想想樊哙、夏侯婴、周信,想想云台二十八将,他们的出身可比不上诸位。”
为将?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这句谚语不知出了多少年,加上匠人世代被困居在诸冶监里,做将的确是不可思议之举。
“大字不识,如何做将?”
比起入太学这等诱人的想法,做将更现实点,毕竟乱世初显,有一身力气很容易出人头地。
“可以先来吾身边做亲卒,吾以身传教,有资质者自然可以为将。”
王玢的条件初听很苛刻,可在蒲姓老者听来很现实,做匠师亦是这般,没有这等资质是做不来大匠的,没有大匠只能将这门技艺废弃,这也是匠人的悲哀所在。
“好,希望公子说话算话,这技艺某外传,不过某孙子必须在公子身边做亲卒。”
蒲姓老者沉默许久才艰难的决定,到了他这个年纪,徒弟已有,传承亦有,所想的不过是为子孙后代多谋些福利。
蒲姓老者一答应,许多匠人纷纷应承,但大部分是他的徒子徒孙。
“公子,是不是一定得献出技艺?”
有一个壮年匠人被推搡出来,硬着头皮道。
匠人身份低贱,不说高官就连监内一小吏也能弄死他们。
“自然。”
王玢需要的是一个良好开头,毕竟这里每一个匠人都有几十年的经验,他们需要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创新的思路就能新创出许多利器来。
(本章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