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难道不是这块料?(2/2)
李宗盛么?苏晓晴对这位了解的还真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音乐人。苏晓晴还记得老师曾经跟她说过一个词叫“成长式共鸣”,就是说一个音乐人与他的听众之间,联系紧密且共同成长;他们是同龄人,他们一同长大,一同经历生命中的不同时段,同时也一同经历了与这生命时段相对应的周遭世界的时代与历史的风云。这应该就是生于70年代末的人对李宗盛的特殊感情了吧。他也切切实实的影响到了一代人。
赵日天就用李宗盛的话说起:“唱歌是讲话的延伸”。这是他曾经的自我总结。“很少有人词曲创作都很出色,在创作的最开始,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旋律先行还是文字先行,根据自己的风格,找准自己的位置。当旋律和文字有牵绊时,不要急于解决,让一个为另一个服务,就会突出你的特长,让文字更动人,或者让旋律更动听。文字有三种表达形式,一种是阅,一种是讲,另一种是唱,唱歌其实就是加上旋律的讲话,是讲话的延伸,首先要知道怎么讲话才能知道怎么唱歌。”
苏晓晴听的津津有味,听赵日天说李宗盛、说他自己、说他第一次作曲脑子里是怎么想的?满怀信心的作品结果只得到老师“一派胡言”这4个大字的评价。说他写的第一首歌,说那首歌里里外外的故事…一不留神就说到了夜里2点。
夜班的护士蛮横的收走了苏晓晴的电脑,苏晓晴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直到此时,赵日天的内心世界才向她全面打开。这话听着有些怪吧?可事实就是如此,从二流子赵昊到音乐人赵昊,再到土豪赵日天,这是他的人生,是他的经历,苏晓晴有些恶意的揣测,是不是自己要是不说和他学写歌的话,这些事儿他永远也不会和自己说?
既然李宗盛都说在创作的最开始,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旋律先行还是文字先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苏晓晴便在冥思苦想她究竟擅长什么。
最开始她觉得自己擅长旋律,因为唱歌唱的多嘛,脑子里时不时就会有些零零星星的旋律出现,把它们哼出来或者弹出来之后,又似乎像是小孩子的涂鸦,再听编回放,便有杀人的冲动…
好吧,那么难道擅长填词?妙手偶得也倒也屡有佳句,比如:画画画眉鸟,在枝头上歌唱…自鸣得意的觉得一次用了3个画字,非常有创意了吧?可是后来听到《万物生》里“白茫茫茫雪”还有《我爱你中国》的开头第一句:“百灵鸟从空中飞过”…苏晓晴一把火烧了一个笔记本。
不对啊!难道老娘既不擅长作曲,也不擅长填词?完全不是这块料?不会吧?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