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学堂、医馆(二)(2/2)
“谢主公!”
“嗯!”李康笑着点了点头,“你们先熟悉熟悉,待我再请些教师,晚上一同为诸位接风洗尘!”
“主公但请随意!”
三人躬了一身,然后赵过非常识趣的开始充当介绍人,趁着李康发大招的空闲时期,为三位名医介绍屋子里的其他几人,顺便再与三人交流交流感情,同时粗略的规划憧憬一下未来的医学发展。
在李康的设想中,目前华夏的学堂只要满足地球上小学水平就够用了,这倒不是完全因为没有教师资源而找来的推辞,而是确确实实的现实情况,就华夏古人的文明程度,能做到小学程度的普及教育,已经是相当不易了,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小学水平也完全够大部分普通民众生活所需。
当然,不是说更精深的中学、大学教育就不要了,只是李康不打算近期普及罢了,但可以用来给少数精英们深造。
李康如是想到。
语文课程的教师来源在一众科目中算是最广泛的,哪怕是因为汉语拼音的推广,造成传统文人初期不适应,也会很快被生存所迫而克服,所以,教国文的老师是不缺的。
历史也是同理,又不需要学生有什么高深理解,懂得几个历史小典故就够了,所以,当前华夏所需的历史老师只需要有一些历史常识,然后再照着历史课本照本宣科,也就够了。
而真正缺乏的是数学教师,别说是伏羲镇了,就是已经开课两月的新安镇学堂都没有专业的数学老师。
李康瞬间下定决心,至于数学牛人用来教小学数学是否大材小用,呵呵,再怎么牛,因为受困于时代,水平在现代看来,也就那样。
李康看重的是他们的天赋,毕竟在极不重视数学的中国古代,在那种环境下,没有系统的数学体系,这些先贤们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过人的天赋,愣是自学成才,且在数学一道上小有成就——不然也不会因为数学而青史留名——这就相当了不起了。
他们完全和他们所教的学生们一起,一边学习,一边钻研,随着自身水平的提高——这点不会是难事——未来教完小学可以教中学,教完中学教大学嘛,说不定还能顺便将华夏的数学体系捋一遍,再结合李康的帮忙,完全可以重新建一套具有华夏特色的数学体系。
想想前景,李康就有点小激动。
看清爽的就到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