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兴商之道(1/2)
光华殿內这两日为了陛下的国库与府库也是上下忙乱了许久。霍芝作为中书令自然要牵头想法子为陛下分忧。整日里和宋颛还有下面户部的尚书日日围在一起清点各处的库银,以企能想出法子,解决眼下的难关。
前些年,麟州、赣州等地接连报出旱灾,好容易光华殿下发了政令,好生安抚了灾民,并想了法子赈灾。这还不出一年,接连着又起了蝗灾,麟州、赣州两地颗粒无收,巡察的官员到了那两个州县,回来上报天听,均也是用的“饿殍遍地”、“易子相食”等词。这下唬的陛下连忙下了《罪己诏》,认为这两处州县接连灾祸均是自己治国无方,惹了上天怨怒。
淳于昭尽管领着礼部尚书的官职,但好歹也是享着一等亲王的俸禄。都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按照方余笙的话来说,好歹是国家一级公务员,不为百姓做几件实事,怎么好意思以后登位做国家一把手。这些话都是方余笙闲来无事跟夏雪和四巧她们闲磕牙,在“办公室”里说的,可正巧淳于昭经过小暖阁,就将这些话系数听了去。尽管是妇人之间的小家子话,但淳于昭略一琢磨,倒也觉得是那么个理儿。
关于淳于昭想做“国家一把手”的野心,他自认从没在方余笙面前展露过。但听方余笙这般了解笃定,淳于昭也不觉得恼怒,只觉这女人实在是贴心。正好今日淳于昭需入宫到光华殿坐班,心里也就将那夜里方余笙所说的法子又重新琢磨了一边,打算定个章程,也好报给霍中书令。
方余笙是打算用商业来推动王城中的金银货币流通,淳于昭坐在马车里搓着手指想了半晌。法子虽然奇怪了些,但细细想去也不失为一个减轻府库压力的好法子。就是见效慢些,需要不少时日方能见到成果。但为今之计,可不就是要解决此事,老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
起初淳于昭手下的门客也都想了不少法子,就连“卖官”这个法子都有人提出来。尽管这的确是个能尽快为赈灾筹款的法子,但到底是为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这种背负骂名的事情仍旧是不能做的。
方余笙也晓得古人对商业的轻视,不然士农工三族为何都高高压在商人身上。就连陛下都曾颁布过,不许商人穿丝绸衣裳,不许商人乘牛车的苛刻法令。方余笙是学商科的,尽管专业课成绩不怎么样,但对于商业,方余笙是打心眼里觉得喜欢的。如今正好有了她能够一展抱负的时机,她为何不牢牢抓住,借一股好风,扶摇直上呢?
时辰倒还早,乾元殿那里的早朝还未歇散。淳于昭就干脆坐在光华殿偏殿里用晨食,下面几个小吏闻着味儿嘴里直咽口水。谁不知道恒王妃贤惠,日日为恒王殿下做晨食,而且都是稀奇古怪,却又十分美味的晨食,直馋的光华殿的小吏日日瞪着眼。淳于昭不理会这些人,自顾自吃着,没过多久,就听到乾元殿那边散朝的唱喏声一声高过一声。下头的小吏皆出了偏殿,乖乖站在殿外等候长官下朝。
应卯不过是走个过场,除了中书省与门下省需留在光华殿办公,其余的六部均是有各自的府衙。应卯过后,也都是各回各衙门,但今日,户部尚书仍旧面带戚戚的留在光华殿。淳于昭进了正殿纷纷有小吏前来请安,淳于昭只略略点点头,“你家中书令可在里面?”来请安的正是中书省的小吏,如今正缩头缩手的,“在呢。今日瞧着又是乌云密布的,只怕又要胆战心惊一日。”淳于昭在光华殿里也算是跟宋颛差不多的人物,瞧着春风和煦的好说话,下头的人也都胆子大了一些。但谁心里都门儿清,这位殿下内里狠着呢,单瞅瞅早先的礼部的事儿就知道了。
淳于昭点点头,“忙去吧,仔细着点儿。”小吏做了个揖出了大殿,淳于昭进了中书省的隔间儿,就见里面霍芝宋颛还有户部尚书都一一在座。
“三位倒是聚的齐整,不知是否介意再多加本王一人?”户部尚书立即起身,“恒王殿下万安。”宋颛也起身行了一礼,霍芝却只是拱拱手,看样子仍在苦恼心中之事。“虚礼就免了。知道三位这几日忧心,本王今日来,也是给你们出出主意的。”
霍芝眼睛一亮,“殿下心中有主意了?”淳于昭摆摆手,“本王说到底都是晚辈,主意算不上,不过却是得了一个新奇法子,也算是给二位提供个思路。”说罢,就把昨夜整理出来的折子递了过去,里面是将方余笙所述的法子加以改动,说到底也算是有淳于昭个人的见解在里头。
霍芝最是性急,当先拿起折子还未翻看过两三列,就开口道,“如今正是各府各衙最是艰难的时刻,殿下如何还要府衙出银子举办这些无用之事?”霍芝最是古板迂腐,看罢之后虽无批评,却也是语气不善。淳于昭也不气恼,“中书令莫恼,本王这里头说的明白,这些银子不要府衙出一分,相反还得那些名门富户给咱们银子。”
宋颛嗤笑,“这怎么可能?谁不知道那些名门富户最是吝啬,别说出银子,自己花都不舍得,哪里还舍得给官府银子。”淳于昭点了点折子里头的字,“都先别急,看仔细了再说。”宋颛拿着折子仔细端详,通篇看了下来,眉头越皱越紧,面上的颜色却是与紧皱的眉头有些矛盾。
户部尚书在此官位最低,不敢贸然插嘴,只得在一旁小心翼翼伺候着。
“这……历朝历代,朝廷莫不是以劝农桑,重科举为要。如今这般大张旗鼓的兴商,那商人重利,做的都是投机取巧的营生。这样一来,岂不是有舍本逐末的嫌疑?更何况这通篇只见商人得利,又何来朝廷得利?”宋颛学的是正统的为臣之道,通晓的也都是农业为立国根基,这轻商习俗古来就有,不怪宋颛这次要跟霍芝一线,反对淳于昭。
淳于昭收了折子,“二位既然都知这银子具在名门富户手里,但可有想过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霍芝捋了捋胡须,面露沉吟之色。“这些年国家根基不稳,陛下颁下诏令,越发重视农业。为了提高农人地位,甚至还将边关将士召回,卸甲归田。尽管这国稳住了,农人越来越多,却落得个无人经商,商税一年低过一年。且说说户部这些年收上来的商税可有填进过国库里?”
户部尚书骤然被点名,清清嗓子正色道,“近些年户部商税越发减低,大多未经府库就已经散派出去。别说国库了,府库都难得一见商税的税银。”淳于昭点点头,“是了,无人经商,商税税银自然收不上来。除了王城里那几家商家大户在商税上占着大头,别家不过都是小虾米,蹦跶着几下罢了。”户部尚书连连点头。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