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打人打脸(1/2)
赵敏启怕易晓刚又出什么幺蛾子,拉着欧阳钊,生把易晓刚给撂在了一边。
就着赵敏启的话茬,赵培祥也跟着说:
“是呀,钊儿,这利顺德是洋鬼子开的店,前儿个我去订桌,好家伙还都说得外国话,要不是有翻译,这桌都定不成。菜单倒都写得中国字,可那菜名我也不老懂得,好多菜咱也没吃过,明个上午你看完龙舟赛,再跟二叔过去一趟,看看我订的菜单合适不合适。”
欧阳钊认真地想了想。有些为难。
“二叔,我可能帮不了你忙的。洋鬼子的菜吃来吃去就那几样。我根本就喜欢吃。在法国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我都是自己带饭的。噢,我一直是住在连叔叔家里的,我们家里还是吃中国的菜的。我们祖上都是潮州人,厨子也都是乡亲,生活上还是保持着潮州人的习惯。“
赵培祥赶忙解释:
“你不知道啊,钊儿,咱吃得是中餐,不是洋餐!我吃过洋餐,好家伙,味儿不怎么样,破规矩还倍儿大!就那牛肉做得,嘛味儿没有,还半生不熟,最可气的也不切好了就上来,还得自己刀子叉子的乱切!嘛玩意啊!我跟你一样,太吃不惯了!这利顺德这点还好,虽然是外国人开的,可它也有中餐,厨子也是咱中国人。只是那厨子是老广,菜式偏粤菜。不过要适应咱北方人的口儿,估计也不怎么地道,怎么也加了点鲁菜的口儿,反正就是跟咱天津的八大碗不一样。”
赵培荣说得热闹,大伙都捧场,不断跟着点头应和。欧阳钊特别爱听赵培祥说话,用天津话说就是特别哏,如今听他说起了天津的八大碗,心里一下子就热乎了起来,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虽然欧阳钊在天津生活不到一年,这一年又是那么多灾多难,可这里的亲人却尽全力,让他在最伤心绝望的日子里,感受到那么多的温暖,让本来孤苦无依的他又有了家。
“这些年,我特别想天津的饭,想吃饺子、打卤面什么的。想得做梦的时候都留口水了真的。”
欧阳钊的话让屋里的人都笑了,赵敏启一边笑一边想,这饺子到底应该给他安排在哪一顿。
还没等他说话,易晓刚又站出来搅局了。
都5年了,再见到欧阳钊,易晓刚心里还是跟小时候看见欧阳钊一样的感觉——讨厌!
关于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易晓刚后来也特别琢磨过,欧阳钊真的从没招惹过自己,自己那么决绝地把他当天敌,完全是因为嫉妒。
如果欧阳钊单是长得好,聪明,易晓刚还不怎么走心。因为易晓刚就从来没觉得他有多好看。在他心里,最好看最帅的的永远是赵敏启。
想到这,易晓刚就更生气了。凭什么啊!他易晓刚生下来就认识赵敏启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叫哥哥,而他欧阳钊却半路截胡,趁他出去避难的大半年,把赵敏启变成了他的人,变成他的亲哥哥了!
怎么就没个先来后到!眼看着他一说吃饺子,赵敏启立刻就在那儿犯心思的倒霉样儿,易晓刚不刺欧阳钊两句简直就咽不下这口气!
“欧阳钊你是不是属狗的,记吃不记打呀!你在天津呆了小一年,出了那么多事儿,爹娘都死了,你不想别的,就想饺子,心怎么就这么宽呢?叔,你说他一回来,是不是应该先去给他爹娘扫个墓呀!要不怎么叫你们南蛮子呢,真不孝顺!”
易晓刚噼里啪啦的说得别提多流儿了,根本就没给其他人反应的机会,等大家反应过来,房间里瞬时乱了。
易勇黑着脸,给了易晓刚一耳光,还吼他;赵敏启跟着那个耳光,踢了他一脚,赵培荣、赵培祥虽然没骂没打,但也数落了易晓刚。
易晓刚哪能受这个气,立刻就急了,又哭又闹,然后踢开门嚎就出去了。
大伙都安慰欧阳钊,说了好多好多话。易勇还替易晓刚给他道歉,表示回家还打他。
欧阳钊脸煞白,可也没忘了拦着易勇打易晓刚,拦着易晓刚别负气出走,没忘了一个劲儿地安慰特别内疚的易勇,说了好多次没事儿,没事儿,最后小声说,其实我一回来,哥哥就先带着我去扫墓了,我先去看得我爸爸妈妈……
一句话说得大伙都红了眼眶,易勇更是不停的叹气,本来挺好的一个下午,生是让易晓刚给搅和了。
回到家以后,二婶秦氏已经把饭准备好了,满满的一大桌子,一看就是精心准备的。
上车饺子下车面,走的时候吃饺子,是让亲人在外面待得短些,回来的时候吃面,是希望亲人能在家呆得长久些。二婶按这个例儿准备了三鲜卤面。
面轧得筋斗爽口,卤子打得鲜香诱人,清炒虾仁、摊黄菜、糖醋面筋丝、肉丝炒香干,光看着就知道味道差不了,黄瓜丝、胡萝卜丝、焯水过的菠菜、豆芽菜四个碟,又红又绿,实在是让人勾人食欲。二婶待人实在热情,又从心眼儿里喜欢欧阳钊,一顿饭几乎不错眼珠地盯着着欧阳钊,不停地给他夹菜,添汤。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