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三百亩良田(2/2)
既已决定,就不再耽搁。赵培荣和易勇带着俩孩子,走水路沿运河回文安老家。
决定走水路,是因为由于战乱,出津的好几条道都被破坏得很严重,走起来挺困难。可上了船,赵培荣又起了心思,想到欧阳钊就是坐着船来的天津,如今物是人非,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怕欧阳钊睹物思情,怕孩子感情上再受折磨,一路上赵培荣对欧阳钊的关怀可谓事无巨细,连一贯粗枝大叶的赵敏启都发现,爹对欧阳钊那可不是一般地好,简直比对赵敏瑞还好!
此时已入秋,早晚天气凉爽。赵培荣一会儿怕欧阳钊冷,一会儿怕他热。不光这,好吃的好喝的必须都是欧阳钊尝第一口,一会儿怕他冻着给他加衣服盖被,一会儿又怕他上火盯着他多喝水吃鲜货。好在赵敏启不但不吃醋,还特别高兴。
在赵敏启的心里,赵敏瑞和欧阳钊都是他最最最喜欢的人,谁对他们好他都高兴。爹能跟自己一样喜欢钊钊,对他来说,那就是求之不得。于是他跟爹比这对钊钊好。这一路上,用易勇的话说,赵家爷俩把欧阳钊当皇上伺候。
幸好这位皇上乖巧懂事,一点都没辜负赵家爷俩的好意。一路上不给大人添一点麻烦,说实话,看得让人挺心疼的。
易勇跟赵培荣一样,也心疼欧阳钊。这么爱人儿的孩子,细皮嫩肉的,看着就娇贵。可就这么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少爷,一夜之间成了孤儿,真是可怜呀!好在有赵培荣这么个实心眼儿的大好人接着,不然就算活下来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想着这些,易勇心里就觉得疼,不知不觉也加入到赵家父子疼爱欧阳钊的阵营里了。
长大以后,欧阳钊虽然年年都要在天津过上一阵,却再也没机会坐船走运河了,直到后来运河渐渐没了航运的功能,欧阳钊也没有再到它的边上站一站。那次旅行是一个永远的记忆,一次充满了疼爱的记忆。
这个记忆,让他从此有了一个特别无法让人理解的怪癖,就是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最爱闻内陆河水的土腥味。
这个怪癖让大家觉得奇怪,但就连赵敏启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这里面的缘由只有欧阳钊自己知道。欧阳钊觉得应该是从那次起,自己就成了赵家的一份子。家里的大事小情,好像哪一件也少不了他的参与。所以欧阳钊把运河上独特的味道,当成了他进入赵家的媒介了。
赵敏启不止一次地说,在爹的心里,最疼的人有两个,一个赵敏瑞,一个欧阳钊,他排不上个儿。
每次这个时候,赵培荣就点头表示认同:敏瑞和钊儿懂得疼人,比你懂事。
每次赵敏启都做同一个表情,假装悲痛地摇头叹息,只是那个叹息里包含着太多的喜悦,根本就藏不住。
每次欧阳钊都会开心的傻笑,发自内心的感恩拦都拦不住的往外涌。爹,还有哥哥,对他的爱就是那么纯粹,那么简单。他们就是希望他能快乐,能过得好。
那次的旅行是灾难过后的一次短暂的休整。几天的平静生活,是那么难得。
每天晚饭的时候,赵培荣和易勇也会喝上两口,闲来无事两个大男人竟也想着逗楞逗楞两个小子,拿了五加皮给一边玩得正欢的孩子喝。
没成想两个小子还真都挺厉害,喝了一碗还上瘾了,吵着闹着还要第二碗。
赵敏启毕竟是酒厂里长大的,能喝两口不意外,可这欧阳钊就太让两个没正形的大人意外了,小家伙喝了两碗面不改色心不跳,脚底下一样稳稳当当,就是有点小兴奋,站在小桌子边上,大声唱起了外国歌。听得赵培荣直拍桌子,像在园子里听戏一样大声叫好:
“好!有劲儿!再来一个!”
小孩受了鼓励,竟然站到了桌子上,手舞足蹈的大声唱,一遍又一遍。直到声嘶力竭,直到流了眼泪。
赵敏启后来知道,那天欧阳钊唱的是《马赛曲》,他喝了酒以后想爸爸和妈妈了!
运河上飘荡的歌声传不了很远,欧阳夫妇的灵魂也许根本听不到。但欧阳钊努力唱到最大声,他想让正赶着魂归大马的父母停下来,再听听儿子的声音,记住它,就算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也别忘了他。
那天欧阳钊好像又喝了好几碗酒,反正大人也喝醉了,拦着也纵着,大家又哭又笑,特别痛快。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