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庚子国难——死亡(1/2)
沉重的寺庙大门再次拉开,欧阳示礼送承谨和他的三个徒弟走到大门口,被正在大殿里给难民们送水的欧阳钊看到了,孩子想都没想,提着小水壶跑了过来。
几步跑了过来,欧阳钊站在父亲的旁边,一时间又有些发蒙,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跑过来,过来想要干嘛。
承谨慈祥地看着欧阳钊,俯下身微笑地抚着他的头。
“好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的,菩萨会保佑你的。”
那一刻欧阳钊一下子从爸爸的身边挪了过去,因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突然特别想抱抱承谨师傅,特别想叫他一声爷爷。
欧阳钊用自己小小的身躯,热烈地拥抱了承谨。但这声爷爷欧阳钊并没有叫出来。后来的很多年,只要是想起承谨,欧阳钊都觉得很遗憾。抱住承谨那一刻,感受的那种平和的温暖,一直是他心间放不下的爱。
也就是从承谨离开的那一刻起,欧阳钊开始见识生死,开始懂得永别,开始知道死亡是终结,也是开始。
……
这几天,随着时局的吃紧,赵培荣和易勇一直带着赵敏启住在厂子里。越来越近的枪炮声让赵培荣和易勇分外担心,也分外仇恨这些侵略自己平静家园的外匪。
此时传来消息,驻守天津的清军著名骁将聂士成,率部与义和团合力向紫竹林租借地进攻,此举大大牵制了占领了大沽口洋军的行动。
这犹如一只兴奋剂,让身陷险境的热血男儿有了保家卫国的冲动,更直接的说法,是有了为国效力的出口。
有关租借地一带战局的传言很多,总归到底就是一件事,那就是仗打得异常惨烈,聂士成大将军身先士卒,誓死跟洋人拼到底,是爷们中的爷们,是了不起的大英雄。
有这样的楷模在前面立着,天津卫的爷们自然不能坐视!大直沽的男儿从小习武的不少,关键时刻更是不可能能站在一边看热闹!具体要做的,那就是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聂将军,把洋鬼子赶出去。
赵家酒厂在大直沽制酒行里,算得上是佼佼者,这个时候,赵培荣那一腔热血自然早已被点燃了,二话不说,主动拿出钱和物送到前线,还和一些商贾大户商议,鼓动他们跟自己一起捐资献物,多些力量慰劳前方将士。在他的号召下,大直沽的商号纷纷响应。
当年袁世凯建的武备学堂就是在这大直沽,习武的年轻人可不光是为了强身健体,国家有难岂能坐视这句话,在当时响遍了了大直沽的大街小巷。习过武的,没习过武的小伙子们聚在一起,组织了先锋队,立马就要往海河对面开。
赵家厂子里留守的年轻人,好几个都报了名。赵培荣奖励每人十块大洋,更表示如果有谁战死沙场,他赵培荣替他当孝子!
那些日子,赵敏启天天看着这些,几乎无时无刻不被感动,心潮澎湃,那颗小心脏好像一直在加速,长大了才知道,那叫热血沸腾。那时的他,时刻想着能一夜就长成哥哥们那样,跟着他们去找聂将军,把洋鬼子赶出天津!
……
再说天妃灵慈宫。
忙碌了一天的欧阳示礼饭都没顾上吃一口,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林氏把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端上了桌。
知道妻子也是跟着忙乎了一天,估计肯定也没吃上几口饭,欧阳示礼体贴地又去拿了付碗筷,让妻子跟着他再吃点儿。
林氏拗不过丈夫的坚持,盛了些汤陪丈夫对坐在餐桌旁。在这样的乱世,餐食自是很粗陋,可欧阳示礼吃得很香。林氏看着丈夫埋头苦吃的样儿,不免心酸,一时间差点流了眼泪。只是这个当口,李氏知道不能让这样的情绪影响丈夫的心情,就岔开话题,聊起今天的事。一时间,两个人更是唏嘘不已,也为承谨的慈悲和勇气竖起大拇指。
眼看着天都黑了,仍不见主持回来,俩人都特别的担心。本来吃得挺香的欧阳示礼,也开始吃得有些心不在焉。
看欧阳示礼没有再吃下去的意思了,林氏多少有些自责,不过她也不想勉强他再吃了,随手倒了杯温水给欧阳示礼,细声细语地叮嘱丈夫,主持不在家,寺里大事小情都还要他操心,越是这样,越要学会找空休息。所以趁着这会儿没事,赶紧回屋小憩一下,养精蓄锐,后面不知道还有什么麻烦事等着他处理呢!
欧阳钊顺从地点点头,刚想和妻子说些什么,屋外再一次传来乱哄哄的异响。嘈杂中,僧人念读功德声中,夹杂着悲痛的哭声。欧阳夫妇对视一眼,顿感大事不好,不顾一切就往外跑。
大殿内弥漫着悲凉的气氛。承谨安详的躺在冰冷的地上,若不是胸口偌大的血洞,会让人以为他只是睡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