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2/2)
他的父母的命运,亦是苦难里的结合,父亲因为家境的不好,身体的微薄,弄到三十多岁没有讨上老婆,靠着认识几个字,在林家沟的村小学里就了职,那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不愿意做的事业,眼看着林有方即将归并到林家沟的光棍行列,终有好心的邻居王二婶为他操心做媒,把一个瘸腿并一直没有嫁走的娘家侄女说与他。两人档次相当,互不嫌弃,婚后相依相命,终是过着平淡清苦的农家生活,林西平最后在林有方的不惑之年里诞生了出来,夫妇便拿他视如珍宝一般,后见西平聪明好学,遂加劲供养,到如此,多是心满意足。然而,自林西平结婚生子以后,母亲多是跟着西平看管孩子,有方也高兴,自己在家无所谓,他的心里,有一个光明的愿望在,他在人家面前,总得抬起头来了,有人见到他的面,总要问一句:“嫂子在庾阳吗?”他总是笑眯眯地说“是,给西平看孩子去了。”这一刻,他的心里很是幸福,简陋的破屋,坍塌的围墙与昏黄的灯光,冷热好歹的餐饭,于他都没有什么相干!
他的母亲,由于儿时犯下小儿麻痹无钱医治,落下颠腿的毛病,并有着心脏病的遗传。好男人看也不看,坏男人又怕自己受气,迟迟不得嫁出。当王二婶把她提给民办教师林有方的时候,她连思考也没有就点头同意了,因为民办教师虽然地位低,但她知道林有方的脾气德行,跟着他过日子,尽管贫寒,但心里踏实。她把有方当成了依靠,当成了生命,后来有了儿子,儿子学习好,儿子考上大学,儿子没有让她操心找了对象成了婚,尽管李若凤不是国家正式职工没有如她的愿,但是儿子铁心贴意,也就作罢。现在又有了孩子,她的生活真是一步一步走向宽广,然而,他也有不快的时候,就是自己生活在儿子这楼房里,算是享福了,可是一直挂念着老家破屋里的老伴:中午晚饭吃什么,自己种地劳累吧,衣服有没有洗干净,又生病没有啊,每到刮风下雨,她就提心吊胆地在心里念叨,窗上的塑料纸堵好没有,屋顶有没有漏雨,——就是这一些,常常挂念在她的心上。
“唉!就这几年的功夫,紫紫大一点了,我就带她到老家来,或者上幼儿园了,我们就不用管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她在心里合计着。
可是自从今年的过年里,他便看出老伴的身体有了变化,人瘦了,夹杂着咳嗽。问他,只是说没有什么事,并且高兴地说不要婆婆妈妈,看好孙女他才高兴,家里的所有他决心一定失不了。
她还是放心不下,总是隔三差五想法找出时间,背着西平若凤给大宝打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形,大宝对待他们也真是不错,每每接到电话,总是亲自跑去请林有方来接。这最后林大妈的坚决回家来看,是因为她老伴电话里的声音很不像原来,她很是不安!
幸亏西平是个孝顺孩子,这一次也随了她回来。
爷儿俩坐车到了鲁州,她在家里一直放心不下,要不是为着路费的节省,她是一定要一块来的,而且意念里,她也知道西平做事妥帖。不一同来也没有什么,半天里得不到什么信,她急忙跑到大宝的家里,问有没有电话来,大宝摇头,她抱着忐忑的心回家,也无心做其他的事情,只是到了傍晚,才得到儿子从鲁州来的电话,电话里儿子平静的言语让她宽心,她也知道儿子要她来鲁州是因为老伴要住院一段时间,她和儿子也好有个照应,光靠儿子忙不过来,并且他还有工作。
她一夜没有睡好觉,半迷瞪状态里,她好像觉得有人猛烈推她一把,她惊慌地睁开眼,却是没有什么,“大概我累了的缘故吧,大约是我思想的缘故吧。”就这样半睡半醒地过了难熬的一夜。
终于是天明了,她早早的起来,胡乱地洗刷了一下,包裹在昨天的晚上已经拾掇好了,到鲁州她也是好几次了,并不在话下,就是那鲁州中心医院,她是不知道的,“唉!鼻子下面有嘴哩,——问呗。”她很有信心。
鲁州汽车站下了车,她一路打听着朝这里走来,她的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赶快见到老伴与儿子,这世界上她的亲人!三个人在一块,有什么难都会过去的。快快把他的病治好,阳光啊,以后依然是那么灿烂!
她提着重重的包裹,跑出满脸的汗水,兴冲冲地做了最后的一问,歪歪斜斜着身子进入病房的时候,他看见老伴大张着嘴巴,仰卧在那里,如同死鱼一样的眼睛看着儿子的神态,更有儿子那般地哭声,这就在她的头上是惊天的霹雳!
“昨天好好地来,今天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对于她,着实是不能接受的现实,
她的脑袋里“嗡”成一片,眼前黑成一片!从肺腑了呼叫了“老头子!”一声,即刻就扑倒了下去。
林大宝连同林家沟村委几个人,是在下午赶到的,林西平按照当地的惯例,流着眼泪给他们一一磕了头。看到这种情形,大宝他们也流了眼泪,拍打着西平的肩膀解劝,让他节哀自保,林有方的眼睛渐渐地闭上了,出气亦渐渐大比入气,血压示波器慢慢变成了一条直线,很短的时间里,林有方亦停止了呼吸。
林西平杀猪一样的叫唤了好一阵子以后,就随了大宝一行,料理了老人们在医院里的所有事务,老家的火化车已经停在医院门口了。
家人们把两位老人抬上火化车,大家都陪在里面坐定,但凡有良心的人可以想象,在通往林家沟的这一程弯曲颠簸的路上,林西平是怎样的心情啊!
葬礼就在林家沟林有方的那三间破房子里举行了,正屋当中的一对古旧椅子上,并排放着两个人的骨灰:林西平的爸爸妈妈。全村老少都来了,个个掩面流涕,说两位老人一辈子没有享到什么福,就双双的归去了。他们知道供养出的大学生儿子,不过是图了虚名罢了。有人说,林西平是不孝之子,当老师挣那么多的钱,从来不给他父母一点,还要回家同他的老子要钱要粮,自己却在庾阳住着楼房,很多人想借着这场丧事狠狠整整他,反正他人在外地,村里的老少爷们也靠他不得,趁此一锤子买卖,干砸他一顿算了。
也有人觉得老林俩口厚道,拾掇西平好像对不住刚刚过世的他们,合计着怎样也要给他一点面子,日后他有了一点本事后,对老家可能有一点点想头。
很多的人还是决定把他们的公事办得象样一些,因为毕竟是两个人。林西平也同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的双亲。他现在的心里实在内疚的要死。
李若凤也来了,未进门就先哭起来,这样的结果她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况且她的公婆除了穷,没有什么对不住她!“前一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啊!爸爸妈妈啊——”她哭叫着,以至于在地上打了滚。
邻居婆子们忙过来将她劝起,她心里只是痛,痛哭诉着老人生前的所有好,怎么一朝就撇下他们自己走了呢?后来我们还靠着谁呢?为什么没有最后见见自己的孙女呢?
她数落一阵再哭一阵,使得这个丧事有了动静,渲染出了气氛。
晚上,她又拿出了一万块钱给西平,说公事要办的体面些,不要让人家笑话。西平答应着并说,你拿着吧,老人家昨天把家当全部给我了,除了医院的开支,还有一部分钱在这里,老人家苦苦积攒的钱,就用在他们身上吧。如果不够的话,再和你要。
若凤认为也对,把钱又拿回去。
第二天一早,庄里庄乡都来帮忙。哀乐奏鸣,亲朋好友前来奠祭,不过很不紧凑,稀稀拉拉。连同庾山若凤娘家与庾阳一中的领导与老师代表算起来,也没有多少人,公事小的就像儿时过家家似的。程序也没有像恨他们那一班人复述的那样复杂。
倒是中午吃饭的时候,院子里拥挤的水泄不通,一批一批候不完,好像是林家沟的老少全部坐下了似的。
外面自家的自留地里,已经有人挖好一个坑,里面砌上青砖,很是像样,林西平也过目赞同,下午三点一刻,送葬的队伍排成十米的长队,陪哭的陪哭,哭他们生前所有的好;议论的议论,叹惋人生没有多少意义,好好的一对人,一朝就辞别人世双双地去了。
林西平亲手掀土盖顶,连磕三个响头,算是作了对生他养他之父母的最后的告别!
真是:同抛故园驾鹤去,惟留荒冢向日星。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