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拜师学艺(1/2)
当我刚要下山之时只听老者道出“且慢”二字,我急忙回头询问:“老人家还有什么吩咐。”
张涛老者从胸间拿出一卷竹简道:“小伙子啊,虽然我们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也不知道你从哪里来,但让小老儿遇上你便是你我的缘分,这本《太平要术》便赠予你吧。”
我急忙推诿说:“老人家,这等厚礼我怎么能收呢,万望您能够收回成命。”其实我想那个东东给我也着实无用,我来自己的形态、及所到之处还未弄明白,这东西给我简直就是废物嘛。
还未等张涛老人回话,那老婆婆便上前说道:“这东西本是用来救人的物件,看你呀说话得体,谦恭有礼,难不成把它随我们带进棺材吗?我家老头子难得想把它赠予你,你就收了吧,也不枉我们两把老骨头的救你一场。”我稍迟疑了一下便听张涛老者又道:“还望你能得此天书后,以济世救人为本造福苍生,切勿祸乱百姓啊,如若不然必遭天谴。”
我知道话说到如此田地,如果在推辞那就实在是对两位老者不恭了,反正自己又不是什么大人物怎么可能会遗祸苍生呢,因此我双手接过天书便说:“多谢两位老者,我定会为百姓带来福音的,我走之后还望两位多注意身体。”说完便向两位老者拜了三拜,辞别了他们。
离开茅屋便顺着山路朝山下走,山间丛林茂密,绿郁葱葱,时不时有长虫、穿山甲、刺猬等从身边匆匆而过,二十一世纪生活的我对这些还是稍有恐惧,所以就走的稍快些,不过还好山路践行践宽,不觉已到半山腰上,虽然走的快但现今已到晌午。我停下脚步观望其中景色,发现不远处有座庙,我不由高兴的超庙走去,心想没准能弄口水喝,走了这么久的路我的舌头都快冒烟了。
还好路不是甚远,转眼间已到庙门前,但见匾额从右到左书有“常山山神庙”五个个大字,左右书有一副对联,上联:德并春阳生万物下联:名标震旦峙中天。心道:好一副气势磅礴的对联。走进庙间是一个庭院,正北方一间正厅,想不到此处竟有一个如此豪华的庙宇,想必这里的人们相当的笃信神明吧,穿过正厅是庙宇后院,后院中左右罗列些许枪棒,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银装素裹正在那练习枪法,见他服饰亦是秦汉时期。这是我醒来后见的第三个人,不由想上前要问个明白:
“小兄弟,你好。请教了”
那青年顿然停下,这一顿倒是叫我为之一振,只见他眉目清秀、骨骼健硕、身高八尺有余,两眼迥神,当真一个小帅哥,啧啧得有多少美女倾拜呀。他见我奇装异服便问道:“你是哪里人?到这里来有什么事?如上香到庙前自行上香便可。”声音似洪钟般,明亮、清脆。
我急忙回转心神应道:“啊,我只是途经此地,天气炎热想讨口水喝,不知道小兄弟能否行个方便”话应承了下来,但却心道:看他如此年轻,问他事情也不一定知道些许,我还是喝口水赶紧赶路到那县城再说吧。
那少年点点头:“哦,原来如是,阁下稍后,我去与你打将水来。”
我急忙回答说:“如此便多谢了。”
但见他大步迈开又急停住,拱手弯腰道:“师傅,您回来了。”
“恩,这位是?”顺着话音,但见一老者,满头素发盘于头顶用黑巾匝着,身着青袍,面部褶皱,但两眼甚是有神,直视其目,不由叫人望而生畏。
“哦,他只是途径此地,来讨水喝的。”那青年答道。
那老者挥挥手说:“去吧。”那青年便超前院走去。见二人如此,我怎么还能站在那傻楞呢,便忙拱了拱手说:“真不好意思,讨饶了。”
那老者向前轻迈了两步,微笑道:“不知壮士哪里人,怎么,如此打扮?”
看这位老人,我便想老者看上去如此年纪比是个阅历丰富的人,定能为我解惑,又听他有如此一问便忙着回答说:“承蒙老先生有如此一问,在下正有些许疑惑想向老先生求教?不知老先生是否可以为其解惑?”
“我家师傅,是个热心肠,你若有疑难的事尽管道来,他定能为你分辨,仁兄请喝水。”那青年从前堂走了出来,端了一瓢水递与我。
那老者跟着说:“壮士请讲,如我知道定着实相告。”
“额……”我顿了顿说:“敢问这是何时?何国?何地?”
老者似乎有些疑惑,还没等他说出话来,但闻那青年大笑起来,边笑边道:“我当什么问题,此等问题用不着我师傅,我回答你便是,此时为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此国乃大汉天下,此地乃冀州真定常山也。”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