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交易(1/2)
棉纺厂的设备很多,什么抓棉机、混棉机、开棉机、给棉机,还有精梳机、条卷机、粗纱机、细纱机……林林总总,有新有旧。
张祖德和刘云生交易的,是经过他们精挑细选,性能在全厂都算拔尖的一批设备。
对于棉纺机械,张祖德是行家,他挑出来的这批设备,要是按原样儿买一批新的,咋也得小400万,就是二手的,性能达到这种标准的,也得200万往上。
这批设备里,还有一台特殊的“宝贝”,那是一台八六年从德国进口的欧瑞康赐来福纺纱机,在当前的国内都算领先水平。当年有一个省外经贸局的副处长来三安挂职,这台纺纱机就是他通过私人关系帮棉纺厂买到的,在那个外汇紧缺的年代,这台纺纱机能落户三安棉纺厂,可谓一个小小的奇迹。
那位副处长也凭借这个政绩,受到了三安地区主要领导的赏识,从挂职锻炼变成了正式下派,当上了关河县的常务副县长,而后县长、县委书记,完成了完美的基层镀金之旅,现在已经是省城东岭区的区委书记了。
说实在话,按着三安棉纺厂现在的态势,卖设备虽然听上去是败家子的行为,但张祖德还是有把握在厂党委会上通过这个决议,抛开他的个人威望不说,解决厂里人吃饭问题这个理由也相当名正言顺,其他厂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不会也不敢反对,唯一的难题就在二轻局那边儿。
这两个月来,他靠着刘云生提供的糖衣炮弹,和二轻局的领导们不断拉关系、套近乎。他本来就是二轻系统的老资格,人脉不浅,再加上刻意的巴结和信封里那些小小的“敬意”,已经基本上疏通了二轻局的关系。
其实二轻局这边,对棉纺厂的下一步还是有打算的,如果张祖德提出要把机器全卖了,必定不会被批准,就算他提出卖一部分,阻力也相当大,没人愿意担这个责任。
能得到二轻局的首肯,全因为他在这批设备上耍了个花招。
王虎山之前和王强、萧磊闲聊时曾经说过,厂里的设备即使在停工期间,也安排了专人检修维护,但自从张祖德盯上这笔买卖后,他早就刻意停发了那些检修人员的工资,那些设备,早已无人理睬,被人忘却。
在他的安排下,这两个月,设备科的科长牛高明带着两个心腹工人,偷偷摸摸把他看好的那批机器保养了一番,而且还把这些年代较新的机器的铭牌,和其他年久失修的机器来了个偷梁换柱,这样一来,这些其实保养的七七八八,只要简单维护维护就能正常运行的机器,就变成了没有保养价值的旧机器。
按照张、刘二人的计划,到时候刘云生找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做托儿,名正言顺地来厂里收废铁,然后张祖德安排手下人来一招瞒天过海,把这批价值200多万的机器,以10万元的“高价”出手,到时候不仅得了利,甚至厂里人还要夸一声张厂长有本事,废铁还能卖个好价钱!
唯一不好操作的就是那台欧瑞康赐来福纺纱机,张祖德本不想把这台惹眼的机器卖掉,但刘云生却偏偏看中了这台宝贝,非买不可,而且要低价入手。
这台机器是棉纺厂的看家宝,自然不能像其他机器一样李代桃僵,可按照正规渠道走,刘云生又不能接受那个价钱,经过两人一番商议,却是想到了一招冠冕堂皇的好手段。
前面说过,这台欧瑞康赐来福纺纱机是用外汇买的,当时用了28万美元。张祖德指示财务科专门给这台纺织机做了个审计说明,按5%%u7684折旧率算出了这台纺织机的残值。
为了让这台机器从数一数二的头牌花魁,变成半掩门的路边私娼,张祖德指示财务科的人在计算价值时,把28万美元的原价,折合成了人民币。
2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6。6万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96。6万,因为他们是用1986年的人民币汇率折算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