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缉枪(2/2)
老革命们耻于谈钱?不怕,治安队里鲜红的奖状印了好高一摞,大红缎子扎下的胸花,擎等着给立功的老人发奖照相,到时候居委会门口报栏里一贴,那叫个光荣!把孙子举起来看看,这就是你爷,这就是你奶,要是孙子再崇拜地亲上自己一口,那滋味儿,馋人啊!
如此浩荡大潮,席卷三安,谁人能挡?
几天忙碌,肖建民嘴上的火泡更多了,嗓子也哑的不像样子,但心情却好得不得了,看着统计表上不断往上蹦的数字,每天都要咧着嘴傻笑好几回,看见萧磊更是无比亲切,他老婆来队里送换洗衣裳的时候,都要把萧磊的脏衣服收走,这小子,福将呀,走哪旺哪。
上级对此次行动也非常关注,万江河挂帅,坐镇指挥,每天向地区通报一次情况,省公安厅督察组带队的副厅长严路,一个星期就下到市里两回。
这个怪招迭出的缉枪行动方案,是萧磊的手笔,三安市成为了试点地区,省公安厅对此抱着很大的期望,如果收获可观,将会向全省推广。
当二十天的辑枪行动告一段落,摆在各级领导案头的是一份沉甸甸、金灿灿的报告,小小的三安市,六镇三乡五个街道办事处二百零四个村子,不到六十万人,收缴有杀伤力枪械超过1300支,各类子弹3000多发,铁砂36公斤,雷管270余枚,各式火药、炸药200多公斤。
同时回收各式损毁枪械2000多具,其中具有修复可能的超过一半。另有一批数量不详的刀、剑、枪头等管制武器。
但花费也是巨大的,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支出市财政特设专项回收资金超过三十万元。市公安局增发工作经费、人员补助两万元。
但萧磊制订的方案岂会是一个单纯花钱的方案?后招才是精华。
此次辑枪行动,得到了省文物局大力协助,回收的废旧枪械和冷兵器中,经鉴定,属于历史文物的超过300件,除了前面提到的大样佛郎机炮,另有锈蚀不很严重的佛郎机炮、虎蹲炮共四具,皆为明朝所铸。其他火器也都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有的还填补了国内军事文物的空白。
最有价值的收获有两件,都出在冷兵器区,一件是一整套的宋代西夏铠甲,顶盔,肩甲、胸甲、护心镜、裙甲一应俱全,经鉴定是西夏贵族所穿,当萧磊看到这副仅花了200块钱就收到的铠甲,心里都不由得涌起了浓浓的占有欲,这才是男人的收藏啊!
这要放在后世,就是开价五百万,也会有一棒子老爷们儿打破头抢,要是给了在这方面收集癖更强烈的小鬼子,卖到百万美元也毫无压力,那个奇葩的国度,一身竹片串起来的战国甲胄,都能卖到上亿鬼子元。
而现在,只要200块钱,这还是在文物局的鉴定人员建议下发给的,当时公安局的先是不收,后来称斤出价给30块……
除了这身铠甲,还有一把佩剑,经鉴定考证,这把剑是明万历朝名臣田乐的一把佩剑,田乐曾历任凉永兵备道、甘肃巡抚、三边总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授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松山伯,食禄一千六百石,并赐免死铁卷丹书,这把剑是他任甘肃巡抚,主持剿灭蒙古敌酋永邵卜之战时所配,战后赠予了立下首功的一位副总兵。
这些暂时存放在市公安局证物仓库的文物,引起了省博物馆和国家军事历史博物馆的争夺,行动起初要报销费用才能请来的文物专家们,这些天围在三安市和地区领导身边,像一群争花的蜜蜂,让领导们痛并快乐着。
最终,省博物馆和国家军事历史博物馆瓜分了这些文物,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先后授予三安市政府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先进单位”,两家分走文物的博物馆痛快地报销了所有相关的花费,当然,市财政还借机挣了点儿……
最初的目的,治爆缉枪行动当然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国家文物局已经向公安部提请推广三安市的方案,地区公安处把试点扩大到整个三安地区的计划已经开始制订,公安厅副厅长严路带着行动总结返回省城,人民公安报、宁原日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记者一波接着一波涌入三安市,据说中央台的摄制组已经从首都出发,要拍一个专题片……
就在三安市上上下下一片欢庆,治安大队队员们喝完庆功酒纷纷大睡的时候,萧磊骑着肖建民帮他借来的一辆旧摩托车,一个人沿着通向黄土崮乡的马路,出发了。
他要去证实自己的一个猜想,如果属实,那将是一件不亚于7?30的大案!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