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成立社团(1/2)
《新年献辞》搞得的确不错,靳校长看了,非常高兴和喜欢。他扬起了林某眉:“哦,哦,不错,不错。主办者是写作组。嗯,写作组——点儿啦,气魄不够。嗯,肖老师啊,我提个建议,你们别叫什么写作组了,干脆来个文学社吧。大扯点儿干,没问题。”
肖兰一听,当然很高兴了:“行,有您的指示,我们就成立文学社,大干。”贾校长点点头:“行,行。”肖兰看看靳校长又看看贾校长:“有了靳校长的授意和支持,那么贾校长你就来当顾问。”贾校长笑吟吟地:“这,就不必了吧?”肖兰一甩头:“那可不行。你得给我们当顾问,否则的话,我们就不成立了,你得给我们挂帅,正好你擅长文学。”
靳校长看看贾校长:“老贾呀,你就不要推辞了。”贾校长又笑了:“好,我就当个名誉顾问吧。”肖兰摇摇头:“那可不行。我才不要你这么个名誉顾问呢,就是顾问,把‘名誉’二字拿掉。”贾校长还是笑了笑,没有什么,靳校长也笑了。
肖兰心里明白得很,文学社和写作组的区别太大了,也复杂得多,麻烦事也就不能少了,但是她还不怕,也愿意付出辛苦和代价。肖兰想到文学社得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最关键的是得有个称职的社长,可是谁来当这个社长呢?傅景春也不行,他虽然德才兼备,但是没有组织领导能力,能干不能。肖兰仔细地想了想在《新年献辞》活动中认识的学生也没有觉得哪个人合适。
有一,肖兰在收发室里呆着,思考着问题。一个男学生进来了,他是个中等个,黑涔涔的,眼睛不太大,嘴巴上面有胡茬的痕迹。肖兰一看就知道他是参与《新年献辞》活动的学生,但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可他却知道肖兰是谁。他就和肖兰搭话唠起来,具体的语言肖兰记不起来了,但大概的内容是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好像还有关于写作组方面的。
通过谈话,肖兰感觉到他很热爱文学,喜欢创作,也非常热心于课外活动,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他们唠了一会儿,肖兰猛然想到这不就是我要找的文学社社长吗?肖兰有个这个一闪念之后,就有意地用语言去考查他,越唠越觉得他是块当社长的材料。
肖兰的心里暗自高兴。她提起成立文学社的事儿,这个学生也很高兴,兴趣极浓,唠得更起劲了。后来,肖兰就直截了当地:“咱们要成立文学社,你来当社长怎么样?”他当时有点儿惊讶,接着,他就很爽快地:“只要肖老师你信得过我,我就当这个文学社长!”
肖兰点点头:“我当然信得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高兴了:“好,那我就干!”
这时候,肖兰才问他的姓名和班级,他的名字叫蒋士全,是二年五班的。
蒋士全当社长一直到他毕业,他干的还真不错,他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写所谓的朦胧诗大有长进。他也曾得到了清原镇文人墨客的指教,后来他的诗作在刊物上发表了,有的在香港什么刊物上发表了,参加什么大赛也评上了。
他的组织能力也日渐提高,尤其是他的社交能力走向成熟,文学社长的职务为他的社交活动大开方便之门。高中毕业,蒋士全没有考上大学,他凭着大有长进的社交能力和写作能力上什么北京的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又是什么《北京青年报》的专拦编辑。
他是来自于农村,后来回乡探亲还到学校里来了,他当然看看肖兰,后来又通了两年信,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地出版了自己的诗作《风翻过我的手》一书,他邮回来几十本让肖兰代售,可是没有卖出去。肖兰来京之前,寄放到学校的图书馆里。此后,蒋士全就杳无音信了。不知道他现在究竟在干什么,肖兰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再和大家联系了,也许是要等到出人头地时再衣锦还乡吧。
文学社社长有了,肖兰就不犯愁了,下面的各个组织机构的人员就好安排了。肖兰又把在《新年献辞》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和业务水平高的学生都在脑袋里过过篩子,看看他们之中谁能担任哪种职务。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