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去大伯家(1/2)
( ) 陈忠孝的大哥陈忠仁有三十五六岁,大高个子,小眼睛,就是陈母的眼型,不仅是陈忠仁的眼睛形状是陈母的眼型,就是陈家弟兄五人的眼睛,全是继承了母亲的眼型。
陈忠仁的人品很端正,性格也温柔,不像其他几个兄弟的火爆脾气。可是后来,陈忠仁的人品变坏了,和陈家成了一路货色。据说,陈忠仁的天资聪慧,考上了四川的飞机制造学校,但因那时挨饿,他忍受不了就跑回了家辍学了。
后来,他就在清原二中代课,他的妻子韩云也在二中代课,两人恋爱成婚。那陈家给大儿子操办婚事,也是抠抠搜搜,其他几个儿子的婚事,除了老儿子的婚事之外,也都是此类。
陈忠仁结婚后,陈家也是对他进行了封建主义伦理的教训,分裂他和妻子的感情,不许他听妻子的话,不许他爱老婆孩子,只许他愚忠愚孝父母和家人。但是,陈忠仁不吃家里的这一套,和妻子的感情笃深,家里人说妻子的坏话,或是挑拨他和妻子的关系,他就生气,我行我素。
陈家对老大夫妇是又嫉恨又畏惧,他们弄不好,连儿子都不照面了,何况是儿媳妇?他们对大儿媳不敢怎么样,还有点儿恭敬呢。陈忠仁有了儿子陈香岩,陈母却不给看护,而是一个劲儿地看护大女儿的孩子,连死的带活的,有几个看护几个。
陈忠仁的儿子,不是上班带着,就是丈母娘邵玲给看护着。总而言之,陈家父母对几个儿子家(老儿子除外),都不如对女儿家好。然而,陈家父母,对几个儿子,最不好的是陈忠孝;对几个儿媳,最不好的是肖兰;对几个孙子孙女,最不好的是强儿。因为,陈忠孝他对家里的劣迹,不反感,屈从甚至同流合污!既然如此,那陈家自然就狠狠地捏软柿子了!
肖兰和韩云是同行,又早就认识见过面,彼此都比较了解,彼此的印象都不错。都做了陈家的儿媳妇,又都有些共同的遭遇,也能谈得来,即使是见面的次数有限,但也显得格外地亲近,所以,就有来往的。
五月初的一个星期天,肖兰抱着强儿到大伯哥陈忠仁家串门儿。只有大伯嫂韩云在家。大伯嫂抱抱强儿说:“小强不胖啊。”肖兰听了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哪能胖呢,出疹子,得肺炎,住院就住了快一个月了。”
大伯嫂气呼呼地说:“都是他家闹的。什么人家呢?真是的。小强住院,他爷去看了吗?还谁去看了?”肖兰的火直往上冒:“谁也没去看过,离医院那么近,连半个人影都不见哪。你说这叫什么人家呢?”大伯嫂颇有同感地说:“就是呢,不是好人家,不懂人味,连自己的亲孙子死活都不管,外孙子倒心疼得很呢。真是天下少有。给孩子看病,花不少钱吧?”
肖兰叹了口气说:“可不是?花了五六百块。”大伯嫂也叹气说:“够你俩呛。忠孝还没上班,你的工资也不高。”肖兰连连地叹气:“唉唉,是够呛。我才挣三十七块钱,他爸的工作还没妥呢。转业费剩一百五十多块也花光了,没钱了,我妈就掏自己的腰包,那都是我姐、我哥给的养老钱。”
大伯嫂看着我的眼睛问:“他爷没给点儿?”肖兰听她一问这话,就一撇嘴:“给钱?那不是做梦?借几支青霉素都不干呢,可惜那大孝子白孝顺了!”
大伯嫂“噗哧”一笑。肖兰觉得奇怪,就问:“大嫂,你笑什么?”
大伯嫂不笑了:“转业费不是二百六吗?”肖兰又觉得大伯嫂问得怪怪的,就有点儿愣愣地看着她:“是啊,忠孝说来回花点儿,剩那么多。”大伯嫂的脸上很严肃外夹杂着气愤:“啊,那我就告诉你吧。大概是三月末吧,有一天,老爷子到我们家来,碰巧忠孝也来了。老爷子要忠孝的转业费,当时,忠孝有点儿生气说‘我就剩一百多块了,还得安家呢。’老爷子就不高兴了,让你大哥帮着要,你大哥劝老爷子几句,老爷子就不吱声了。”
肖兰一听这段故事就生气地说:“这是什么老人?还让人活不?”大伯嫂摆摆手:“你先别急,还有呢。老爷子还问忠孝军衣、军鞋什么的,说弟弟、妹妹都喜欢穿,让他再给几件。”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