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古格银眼(1/2)
血祖直接走进了一座残破的神庙,不停的扭动着里面的神像,可那些都是固定的,哪里挪得动,可让我们咋舌的事情出现了,这还真的被血祖挪动了,忽而间从佛像后面出现个空洞,看样子好像是个密室,血祖们下去一分多钟后,我们也下到了空洞里,那看来是个地下佛寺,周围的佛像都是金银交织的,看起来相当相当奢华,这应该就是著名的古格银眼了。
古格银眼是西藏阿里古格王国特有的一种制作佛像的工艺,用白银镶嵌铜像的眼睛,眸子看起来就仿佛有了生命。札不让的北面,有一个名叫“鲁巴”的地方,今仍然是札达县的一个乡。藏语中“鲁巴”意为“冶炼人”。又是法是一件类似于眼状的宝石,被加工成项链于世间流传。
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精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都由鲁巴铸造。据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其中,最为神奇的还有-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长期以来,无人知晓其究竟为何物。
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铜像,才终于揭开了“古格银眼”之谜。这尊头戴化佛宝冠,4臂各执法器,结跏趺坐于兽座莲台,头生3眼,额上正中眼为纵目。3只眼的眼球都采用镀银的技法做成,在金黄色的铜像背衬之下银光闪闪,晶莹锃亮,这就是所谓“古格银眼”,看来的确名不虚传。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鲁巴铸造的佛像是一种精湛的浇铸工艺,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巧夺工,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极品中的极品,其价值可想而知。在一般人眼里,无论你怎么探询,你都弄不明白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鲁巴的冶炼业,原料和燃料均取自本地。在古格鼎盛时期,鲁巴的每条山沟都有矿藏,都有开矿人,都有银铜匠。在那里,至今还残留着烧陶的痕迹和坍塌的窑炉。据考证,这里出产的,就是陈列在古格都城的各类土陶制品。这些土陶制作的坛坛罐罐,精美而又古朴。此外,还有缠绕着八条龙的长颈瓷瓶,酱红色的佛塔尖顶等。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然不限于陶制品,还有金属器皿。古格的金属佛像、金属法器,也由鲁巴这个地方铸造。还出土一种净水铜碗,摆在阳光下,可以聚焦点火,其精美和光亮,就是在今看来,也让人们叹为观止。
古格城堡下的佛塔不少,但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两座,一座是菩提塔,一座为降塔。那佛塔的意义何在?其实,佛塔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根据佛传十二事业中有关诞生、出家、得道、降魔、*、从而降、战胜病魔、圆寂等活动而设计的,共有八座,形制不同而高度大体接近,通称为如来八塔。这八座佛塔的名称依次为: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多门塔、神变塔、降塔、离合塔、尊用塔、涅磐塔。其中,降塔最为完整。从塔基到塔顶残存“十三”下半截,通高十米以上。此塔有三层塔阶,塔阶的四个面的中央各有梯状台阶10层。塔阶之上为莲花台,再往上就是塔瓶、塔斗、塔刹。整个塔身从下至上可分13层,故有“十三”之称。降塔能保存下来,且如此完整,应该是一个奇迹。古格破城之际,入侵者所要催毁的重点目标就是佛塔佛寺,所以,与佛有关之物件,几乎没有完好的,但唯独降塔例外。
古格都城遗址截止今,共发现残存佛塔28座,零散分布,而保存下来的只有两座。这一方面明了当年古格佛事之盛,另一方面也明了宗教战争之残酷。古格破城,正是宗教分歧的原因。破城之后,拉达克军队对佛塔佛寺的毁坏程度,显见毫不留情。菩提塔塔顶都已毁,所剩塔身近10米之高,塔基呈正方形,都以石块、石片、大卵石砌成,面涂砂泥。塔座呈须弥座形,土坯砌制,砂泥涂面,座之四面束腰处浮雕着忍冬纹图和八宝图案。八宝即: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其中学问,更是深奥,不是佛门弟子,断难明白。塔座之上为四层塔阶,其上浮雕已不复存在;塔阶之上是一圆形莲花台,台上塔斗,塔斗之上才是塔顶,可惜也已被破坏。
这底下有许多的巨塔,还有很多残破的佛像以及完好无损的佛像,令人叹为观止。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