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密宗五派(2/2)
宁玛派信徒有两种,一种是出家的,一种是在家的。出家的称“根敦巴”,住居寺院,有严格的戒律、严密的组织和一整套学经制度,除在学经内容、修持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特色外,依次受出家、沙弥、比丘等戒,禁止结婚,在许多共性方面与其它教派并无大的区别。在家的称“庆巴哇”,即“在家志佛道者”,相当于一般佛教居士,须受近事戒(亦称居士戒),承认守护佛教最基本的五戒,定期参加宗教活动。居家宁玛巴平时居家,从事农牧,娶妻成家,养儿育女,农闲或规定时间参加宗教活动。他们有自己的供佛诵经活动,也有定期的集体佛事活动。
噶举派于11世纪发展起来,重视密宗学习,创立者先后有穹布朗觉巴和玛巴罗咱瓦,他们都曾到印度学习了不少的密法,主要是学《四大语旨教授》。“语旨”是佛语的意旨,由祖师口语相传,代代延续故称为语传,藏名叫“噶举”。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称“白教”。噶举派本来创始于玛巴译师和米拉日巴二人,但他们二人都没有修建寺庙,招聚僧人,所以传法事业发展不大,到他们的第三代达布拉吉时,才在达布地区建立冈布寺,招聚门徒,弘传玛、米二人所传噶举教授。
噶举派创始人米拉日巴,师承玛巴译师,他修成了最为弦妙莫测的“夺舍秘法”。即是将一种身体的心识迁移到另一个身体上,或者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进入一种由修法者独自选择而决定的转世状态,即如我们所的借尸还魂。
玛巴译师是噶举派的第二代祖师,是全藏最著名的瑜伽大修士。他7岁丧父,遭叔父欺凌,受母之言学咒术杀死怨家多人后深悔其罪,故跟玛巴学法。玛巴最初不传法而先用种种苦行折磨和考验他,后圆满传授给以语旨教授。此后他长年在深山闭关苦修,缺衣少食,生活极为艰苦,曾有一年以荨麻为食,肢体长出了绿绿的毛,肤色也像荨麻一样,形同鬼魅。据传练成了空中飞行之术,晚年才开始收徒传法,84岁圆寂于聂拉木。
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该派创始于1073年,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萨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传。有血统、法流两支传承。萨迦派不禁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僧人戴红色、莲花状僧冠,穿着红色袈裟。13世纪中,萨迦派发展成具有强大政治势力的教派,有过著名的“萨迦五祖”。
其中,萨迦四祖萨班兖噶坚赞,于1247年率西藏各个封建势力归顺蒙古,为中国的统一大业作出巨大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萨班去世后,萨迦五祖八思巴,受到元朝皇帝极大的恩宠,被封为“国师”、“帝师”、“大宝法王”,统领下释教,并领西藏十三万户,建立西藏地方萨迦政权,为藏传佛教实行“政教合一”统治之始。八思巴还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新字”。
蒙古新字是八思巴依照藏文30个字母创制的由41个字母构成的一种新文字,其语音拼读均按蒙语,后来蒙古新字又称八思巴蒙文。这种蒙古新文字,流通蒙古全境,促进了蒙古的社会、文化进步。八思巴在世任国师或帝师期间,除了推动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之外,为元朝的稳定、发展以及全国各民族间的团结和文化交流,均作出过巨大贡献。萨迦派教义是属于“时轮金刚法”和“金刚持法”的体系传承。时轮金刚法至今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苯教是创建于西藏的原始宗教,早在佛教传入之前,它就产生于西藏。以念颂各种咒文为主要仪式的各种原始的苯被传统被称之为“原始苯教”,另外由辛绕弥沃所创立的“雍仲苯教”。辛绕弥沃创立的雍仲苯教与原始的苯教的区别还在于:当辛绕从象雄来蕃地传教时,他已经有一整套理论和相应的教规,而这时原始苯教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宗教,辛饶弥沃在善巧地吸收原始苯教并对其进行大量改革的基础上创建了雍仲苯教。
另外,原始苯教的杀生祭祀仪式遭到了辛绕弥沃的反对,他采用糌粑捏成各种形状的方法来代替原始苯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并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朵玛的最初起源。现在,朵玛不仅被苯教徒而且被藏传佛教徒广泛用来做供品并成为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虽然杀生祭祀的劣习至今在藏区还存在,但这并非辛饶的教理所允许的。因此,辛绕的改革不仅对当时藏地杜绝大量杀生祭祀等劣习和保护动物中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还对西藏后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直到公元七世纪,辛饶所创立的雍仲苯教曾经是整个吐蕃地区的唯一宗教和信仰基础。当然,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苯教和印度佛教在互相排斥的同时,又各自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苯教吸收了印度佛教的内容,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印度佛教吸收了苯教的内容,也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藏传佛教。
印度佛教从安多地区逐渐开始重新传播,并且逐渐在民间得势,在很少几个世纪里,遍及整个吐蕃。而苯教在赤松德赞以后一直处于劣势,尤其在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卫藏地区,基本上被清除逸尽。但是,苯教毕竟是藏民族的本土宗教,经过几千年的信仰实践,它的精神和传统已经渗透到这个民族的骨髓里,它完全统治着这个民族的心灵世界,左右着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这个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直到今,苯教仍然深刻地影响着藏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的苯教吸收了藏传佛教的许多内容,但解释迥然不同。比如苯教现在也穿袈裟、建寺庙,拜佛,只不过苯教信奉的佛是敦巴辛饶,藏传佛教则拜释迦牟尼,也同样转经、转玛尼、捻念珠,但与佛教恰恰相反,佛教顺时针转,而苯教逆时针转。苯教的基本色调是蓝色,象征海洋,博大无边,僧人是可以吃肉和结婚的。寺院的住持喇嘛是按照血缘关系来继承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