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社花姚茜茜撰写的通讯别具一格(2/2)
龚海迪说:“我看可以的。”</p>
姚茜茜问:“那么,你提不提倡为事业吃苦一类做法呢?”</p>
龚海迪答:“我并没有反对为事业吃苦一类的做法。仔细分析起来,这类吃苦与我的主张,本质上并不矛盾。因为为了事业而吃苦,他的内心深处,必然有大快乐在。是那种大快乐支撑着他去克服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大困难大痛苦。如果没有内心深处的大快乐在,他是很难坚持下去的。”</p>
姚茜茜说:“你说得有道理。”</p>
龚海迪说:“我不鼓励不能带来快乐的吃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苦短。若那样,不人道。”</p>
姚茜茜说:“此话怎讲?”</p>
龚海迪说:“相对于人类历史的漫长来说,一个人的人生太有限了。羡长江之无穷,叹人生之须臾!须臾的人生,应该过得快乐一些,这才是人性化的观念!”</p>
姚茜茜问:“追求快乐,有没有底线?”</p>
龚海迪答:“当然有,追求自身的快乐,也是有底线的,这主要是做人的道德底线。追求快乐,不是给他人与社会带来不利。比如说,你在大街上吐痰,对自己来说,很爽利很舒服,但你危害了他人,危害了社会,那就不行。在公共场合吸烟,也有同样的问题。”</p>
龚海迪非常友善,尽管马上就要去清江购书中心开新作的新闻发布会,她还是尽可能挤出时间接受姚茜茜的采访,只是当一旁劳累的工作人员拿出救心丹来吃的时候,她忍不住说:“快给我几粒吧!”这时,姚茜茜才发现坐在轮椅上的她已经非常疲惫了。</p>
龚海迪的先生从房间里出来过两次,一次是给她安排好座位,中途又出来 轻轻地给她冲了一杯咖啡,始终微笑着,不多言语。 </p>
姚茜茜问:“今天在这里看到你的先生有点出人意料,在我印象中他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 </p>
龚海迪答:“他是一位非常沉静的人。回顾自己20年的婚姻生活,我感觉很欣慰。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成绩,我们坦然地面对生活,从不理会各种猜测,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而且我自己也很奇怪,结婚这么多年了,当他前往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远隔重洋,我们的书信还会和当年一样,真有意思。我从来不相信没有爱情的婚姻能生存下去,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p>
姚茜茜问:“但是,你们不会觉得与一般的家庭还是有所不同吗?例如,你们俩就没有孩子。” </p>
龚海迪答:“我当然渴望有一个孩子,女孩,我甚至在清晨的阳光中仿佛见过她,非常漂亮。我曾跟我爱人说,如果我们有孩子,现在也该上大学了。想到这些,我的确有一丝伤感,毕竟女性的心是最细腻的。” </p>
姚茜茜说:“如果有一种医疗技术能治愈你这种病,你最想干什么?” </p>
龚海迪答:“今天坐在这面窗前,看着眼前这一大片青草地,我希望能够像你们一样,用双脚一步一步地感受大地的温馨、亲切,找回我以前曾经拥有过的走路的感觉……”</p>
采访中,姚茜茜感觉到这个访谈不能生硬地套用原先准备的采访设计,而是要慢慢进入龚海迪的思想世界,从她的言语中来捕捉她内心的感触,然后再与她交锋、碰撞,这样才可能进行真正心与心的对话。</p>
急急忙忙赶回报社,匆匆整理完1小时20分钟的录音后已是下午3点半钟。姚茜茜将整个访谈分成四个部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让长文章动起来,写稿的时候她给每一部分打上小标题,而且在这一部分与下一部分之间写上一小段现场场景或感受类的承前启后的话,这是她看杨澜、鲁豫的对话节目得到的启发。文章标题也注意尽量出彩,拟定为《快乐乃人生真谛》。当她在电脑上敲完最后一个字,时钟指向晚上6点,离约定给龚海迪审稿的时间还有半小时。她一的打到龚海迪下榻的宾馆,把待审的稿子交给了她,并约定省纪念建团60周年大型歌会龚的活动结束时到后台拿审好的稿子。歌会晚上8点在体育场举行。</p>
那晚,龚海迪在清江省纪念建团60周年大型歌会上的出现,轰动了全场。几千名学子对着她喊:“龚海迪姐姐,我们爱你!”龚海迪也非常动情,大声回应:“我也爱你们!”这一幕深深印在了姚茜茜的脑海中。当龚海迪的出场结束后,姚茜茜根据事前约定,便去后台拿她修改过的文章。 没想到龚海迪还没完全下到后台,就被无数冲上来的学生们包围住了,大家喊着她的名字,流着激动的眼泪,维持秩序的武警战士一看学生那种疯狂劲,立马想把人群分开,保护龚海迪赶快走。挤在人群中的姚茜茜心里直着急:这回完了, 他们这一保护,自己今晚就不知道去哪里找龚海迪了。</p>
真是幸运,这时龚海迪抬头看到了姚茜茜,虽然只是上午的一面之缘,她竟当着武警战士的面直呼姚茜茜的名字:这是小姚,请让她过来。在一片混乱中,她从容地叫先生从包里拿出文章,告诉姚茜茜写得很好,写出了心灵最深处的龚海迪,但是有几个细节改动了一下。然后,瘦小的她就在汹涌的人群包围之下不慌不忙地一一讲解改动的理由,最后,她将手中一大束鲜花执意要送给姚茜茜,对她说:这花应该送给你,你辛苦了。</p>
刘平原看了已审好的稿子,十分满意。</p>
《快乐乃人生真谛》一文在特稿版刊出后,反响强烈。编前会上,此稿被评为当日好稿。</p>
</p>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